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许多诗作至今仍为人们广为喜欢、吟颂。徐志摩的广为人知,从莫方面来说,也和他与三个女人的传奇婚恋爱情不无关系,可以说女人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他从上海飞往北京协和礼堂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艺术讲座,飞机上除运载了40余磅邮件外,乘客仅徐志摩一人。半路上,在济南附近撞上山头坠毁,一代诗圣不幸不幸罹难,时年36岁。当晚,细雨霏霏,似乎是在哀悼天才诗人的早逝。
徐志摩的一生有三个女人。他的原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张幼仪,他们的爱情短暂易逝,随着徐志摩留学外行,这段爱情便名存实亡了。后来在徐志摩的爱情路上先后遇到静女林徽因、倩女陆小曼,因为林徽因的冷静和现实的一面,便成全了徐志摩和陆小曼这一对才子佳人。
 
徐志摩和张幼仪
张幼仪比志摩小四岁,是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的妹妹,出身显贵,也上过女子师范学堂读书。只是其母亲思想较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想嫁户好人家就不能读书”,半途而废了。幼仪在晚年曾经这样说过“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而志摩却辜负了这个女人,因为他看不起这个女人,始终认为这段婚姻,是小脚与西服般的不配,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无法相处而破裂的。事实上,幼仪是天足,根本没有裹过脚,在当时也算先进。
他们是1915年结的婚,当时才16岁。刚结婚不久就有了一个儿子,1922年在柏林离了婚,金岳霖与吴经熊就是他们离婚的见证人。
1921年幼仪到英国陪读时,志摩对她极为冷淡,当时徐志摩正在热烈地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张幼仪苦劝和阻挠,提出离婚。虽然身怀有孕,张幼仪还是慨然应允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
徐志摩不幸遇难后,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寄女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张幼仪从国外归来,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在上海闹市区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曾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这位被自己男人看不上的女人,成为一个受人尊崇的强人。
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3年,香港中医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徐积锴意见。儿子回信“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张幼仪与第二任丈夫共同生活了28年后,苏医生去世,张幼仪赴美来到儿子家,度过她人生岁月,于1988年病逝于纽约。
 
徐志摩与林徽因
林徽因比徐志摩小七、八岁,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因的。 林徽因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在林与梁的感情上,梁思成之父、徐志摩之师、梁启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知道徐志摩还热恋着林徽因,从柏林办完离婚手续回到英国,不见了林徽因,一定会找到国内。也是怕两人旧情复炽,使梁家下不了台,于是送梁、林二人去美国留学,避开徐志摩,想等他们把事情淡忘后再举办婚礼,其实这也是明智之举。其间,志摩还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徽因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志摩于徽因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因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志摩死后,徽因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在徐志摩分开人世的一个半月后,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这多少天思念他得很,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无数男人心中的妄想。她只能冰凉地活在民国传奇里。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徐志摩和陆小曼
1925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而当时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曾当着徐、陆两人的面痛骂他们“不懂爱情”。陆小曼的“私奔”使她的前任丈夫王庚一生未再娶,而她后来委身的徐志摩也因为她的奢华无度而轻轻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曼与王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志摩与小曼,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他们的父母,朋友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19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婚后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他俩经常在夜间共谈文学。俩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陆小曼在上海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徐志摩失事前为一个阶段,那时她的生活是奢侈而放任的;徐志摩失事后,她受到剧烈震动,人变得消极而沉寂;解放后为第三阶段,她重新振作起来,获得新生。
1931年11月上旬,为得一笔钱弥补陆小曼巨额开销的亏空,徐志摩答应做蒋百里出售愚园里住宅的中人,故于13日由北平返回上海家中。不料,夫妇俩一见面就吵架。一是因为徐志摩力劝陆小曼北上,而对方执意不肯;二是因为陆小曼与翁瑞午之间传言愈多,徐志摩心里非常不满;三是陆小曼开支太大,徐志摩已无法承受。据郁达夫文章中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志摩一怒之下,负气出走。
飞机失事后,南京航空公司的保君健亲自跑到徐家给陆小曼报噩耗,陆小曼起初不相信,认为徐志摩不可能继续飞行,得到证实后,她一下昏厥了。醒过来后,她嚎啕大哭,直到眼泪哭干。
徐志摩失事后,陆小曼受的打击最大,她所遭受的批评也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愿再跟她来往,她也不再出去交际,志摩去世后,她素服终身,从不看见她去游宴场所一次,每日供着志摩的遗像,给他上鲜花。
她戒掉鸦片,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
1965年的4月3日,陆小曼带着幽怨长眠了。她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她一个心愿就3d字谜网希望与志摩合葬,而这一心愿也未能办到。据说徐志摩的家属,他与前妻张幼仪生的儿子徐积锴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