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死带走一根藤,奠定了康乾盛世

刚从明末大乱世的泥沼中挣扎出来,清朝初期的社会生产秩序得以恢复,再经过康熙雍正两代人的励精图治,到乾隆一朝大清帝国已经是一番太平盛世,最主要的佐证就是乾隆一朝人口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人口破图三亿大关。人口急速增长,国家储粮的压力随着激增,若没有高产的农作物,如何来养活这么庞大的人群?到时候庞大的灾民数量将成为颠覆清王朝的一大隐患。

 

清政府是幸运的,有人为清政府找到了一种高产的、足以养活数亿人的农作物,它就是红薯。红薯这种农作物对土壤、雨水、肥料的要求都不高,是正儿八经的放养植物,偌大个中国只要有土的地方,红薯都能茁壮成长。正是红薯的推广种植帮助乾隆皇帝解决了粮食问题,也奠定了康乾盛世,甚至 有人戏言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应该叫红薯盛世。不过,红薯并不是本土作物,红薯的引进要感谢一个人,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从西班牙人的枪炮下夺走一根红薯藤,才最终将红薯移植到中国。

 

这事得从明朝万历时期说起,当时有个叫陈振龙的福建读书人,屡次考举不中便有些心灰意冷,索性不考了科举了,跟着老乡下南洋经商。吕宋(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是陈振龙经常落脚的地方,这里的海外商人也多,不过吕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对这里的管控很严,特别是对从西班牙引入过来的农作物管控更严。而陈振龙偏偏对一种农作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是红薯,当地人叫朱薯。

 

陈振龙发现朱薯这个东西,相当耐干旱,搁哪都能生长,而且不用煮熟就能吃。陈振龙觉得这玩意对自己的家乡有很重要的意义。福建那地方多山,土地相对贫瘠,而且没有高产易种植的农作物,老乡们一碰上灾年就得饿肚子。陈振龙想着如果能将朱薯引入自己老家福建,肯定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想要把朱薯带回中国,陈振龙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西班牙人,想要带走朱薯种,西班牙人肯定是不答应的。于是陈振龙一边学习朱薯的种植方法,一边想辙如何将朱薯带出吕宋。终于,陈振龙把朱薯藤编入藤篮当中,躲过了西班牙人的检查,顺利地将朱薯藤带回了中国。

 

陈振龙在家乡试种朱薯取得了令他满意的成果,朱薯迅速适应了家乡的土壤,解决了粮荒问题。此事也惊动了官府,朝廷将此事层层上报,中央政府感觉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命各地府衙对朱薯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事实证明朱薯能够适应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对改善当时人们的农作物结构起到了积极意义,从国家层面上讲,朱薯解决了清政府的粮食危机,乾隆皇帝是最大的受益者。乾隆皇帝为推广朱薯,每餐必吃朱薯并赞“好个红薯!功胜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