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递贴囍字等
贴囍字
现在,办喜事的人家总要在门窗上贴个大红“”字,渲染喜庆气氛。这一传统,传说与王安石有关。
王安石年轻时进京赶考,途经马家镇,他见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一副对联,上联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下联却是空白。王安石觉得怪异之余,也赞叹书写上联之人的聪颖。
第二天,王安石便上了考场。答卷时,他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便传来面试,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想起昨日看到的上联,于是信口对上“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让主考官赞叹不已。
王安石考完回到马家镇,又经过那户人家,便信手在下联上写下“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家仆见他对出下联,便立刻请出了主人马员外。马员外见他对得工整,竟说要将女儿许配给他。原来,门口的对联是马小一姐为择婿而出的。
不久,王马两家约定结亲。成亲那日,正当新一娘一新郎拜天地时,有人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
马员外大喜,即命重开酒宴。王安石则喜上加喜,带着三分醉意,在红纸上挥笔写下一个大大的“喜”字。他写完,犹未尽兴,便一气呵成,又写了一个“喜”字。
两个“喜”字紧紧相联,合成一个硕一大的“”字,王安石命人贴在门上,并高声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贴“”字的风俗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洞房
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是“群婚”,后来才慢慢演变为一夫一妻制,这和“洞房”的出现还有一定关联。
据传,黄帝有一次出巡,发现有一家三口人分别住在三个洞一穴一里。而且每个洞一穴一周围都用石头垒起高墙,只留下一人能进出的门口。
黄帝便前去询问原因,一问才知道这么做,可以有效地防止野兽的袭击。
这个发现引起了黄帝的兴趣。
当天晚上,黄帝召来所有手下,说“我一直想制止群婚,但苦于没有办法。今天,终于让我想到了办法。今后,一男一女凡配成夫妻,先聚集部落民众前往祝贺,举行仪式,上拜天地,下拜爹一娘一,夫妻相拜;然后,喝酒庆贺,载歌载舞,宣告两人正式成婚;,将夫妻二人送进早已准备好的洞一穴一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一女双方亲人送入,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夫妻二人在洞里建立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方准许他们自一由进出。,凡是结婚入了洞一穴一的男一女,就算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一女。为了区别已婚与未婚女子,凡结了婚的女子,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大家便知,她是已婚,其他男子再不能有所企图,否则就算是犯法。”
黄帝的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人们都争着为自己的儿女挖洞一穴一、垒高墙,凡儿女们一婚配,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一穴一,这便是最初的“洞房”。
此后,群婚这一恶习也就逐渐逐渐消失了。
结发夫妻
结发夫妻即为元配夫妻,关于这个名词的由来,民间有很多解释,其中有一个故事特别耐人寻味。
相传,有个皇帝登基头一一夜,辗转难眠。
皇后察觉后,便问他有何心事。皇帝沉吟了很久,才吞吞吐吐地说道“本朝以男子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而寡人—”
皇后聪明过人,知道皇帝是因为自己胡须不够长,恐被臣子看轻而烦恼。
皇后想了想,就剪下自己的长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一夜工夫,她便使皇帝的胡须由短变长。
次日早朝时,皇帝手捋长长的胡须,接受臣子朝拜。
臣子们大为惊叹,皇帝一一夜之间竟须长过脐。于是,臣子们齐齐下跪,称呼皇帝为“真龙天子”。
此后,皇后剪发结皇帝的胡须成为美谈,也成为了“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一。
度蜜月
我们通常把婚后的第一个月称为“蜜月”, 新婚夫妻柔情蜜一意,如胶似漆,通常还会外出旅游度蜜月。那么蜜月又有何典故呢?
“蜜月”一词产生于公元前500年的英格兰。当时的英格兰还处于原始蛮荒社会。
其中有一个多顿族,他们流行“抢婚”,即男子可以抢夺任何中意女子为妻。
为了避免争斗,于是不少男子一将妻子抢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携妻外逃,过一段隐居生活后再回来。
很多外逃夫妻游荡于荒山野岭之间,食宿都无着落,根本无法活着回到家乡。
后来,外逃的夫妻中有人发现了蜂蜜。
当时蜂窝随处可见,蜂蜜唾手可得,旅途中的夫妻都尝试吸一吮一蜜一汁,来充饥。
这一发现逐渐流传开来后,抢婚外逃的夫妻,便纷纷以蜂蜜为食,生存下来。
到了公元前4世纪左右,抢婚的风俗已经严重危及社会秩序了。
于是,多顿族首领不得不作出规定凡成婚三十天以上者,不得卷入抢婚之列,并发给新人新婚对牌,以备查验。从此以后,外逃的新婚夫妇多在三十天后自动回到家乡,过上安稳祥和的家庭生活。而他们靠吸一吮一蜜一汁在外度过的三十天,久而久之就被人们称为“度蜜月”了。后来,还渐渐演变为现在新婚度假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