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1882年。1941年3月28日,伍尔夫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家附近的欧塞河自尽,她走得平静而忧郁,这是她无法选择的结果。她给丈夫留下这样的遗言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
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我也不能看书。我要说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难以置信地善良。假如还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
这是一个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最终自杀终了的女子,她怀着对丈夫最大的同情、内疚、深情,却选择以这样孑然的方式离开他。她写出了《黛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奥兰多》、《幕间》等表达生之热爱、困惑、挣扎的作品,并由此不朽。我不知道要过多久以后,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个名字将被淡忘,作品也不再被人阅读,可是背负苦难不屈前行的身影将永远留在有灵魂者的内心,虽然那挣扎与求索以自杀告终。
这个女子,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她的母亲有3个孩子,继母有4个孩子,加上父母,她生活在九口之家,家里两个母亲的孩子互相对立,矛盾重重,她在一个永远充满战争的家庭中沉默着长大。1895年,在她13岁时,母亲过世,她第一次精神崩溃。1904年,她22岁时,她的父亲过世。
30岁时,弗吉尼亚·伍尔夫嫁给了雷纳德。雷纳德毕业于剑桥大学,成为政治理论家。我们无法探知,他是爱上弗吉尼亚的美貌还是她天才的写作才华,我们只是知道他娶了她,并也开始他一生的传奇。由于年少时的阴郁经历,她对男人很冷淡,这让雷纳德心有不甘,但他很快认命,“她是个天才”,他这样评论弗吉尼亚,从此只与她清洁地相伴,再不向她寻求男女之情。他认命后,成为弗吉尼亚生命支撑的核心。弗吉尼亚说,没有雷纳德,她可能早就开枪自杀了。伍尔夫的书,全部由雷纳德出版,她从不需要与出版商讨价还价。
弗吉尼亚在1929年《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提到,每一个女子,一个真正独立的女子,都应该用自己的能力与财富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快80年过去了,我们中有哪些女子,不是凭父母的遗产、离婚的财产,或什么人的馈赠,而仅仅是凭自己智慧赚取的金钱,为自己买一间房子,在这个世上安置自己独立的灵魂?
这样一个敏感到易折的女子,一个极富才情却不能被世人所接受,并也不能容忍世人的女子,她的一生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她的丈夫,雷纳德,为她铸起一道隔离世事的墙壁,让她在一个温暖的小天地里,与她热爱的写作进行生与死、魂与灵的对话与挣扎。我想,雷纳德对于弗吉尼亚爱意良深,弗吉尼亚对雷纳德感激厚重。可是即使他们这样无法分开,以各自的方式爱着对方,依恋着对方,弗吉尼业依然选择了让雷纳德心碎的自杀。
无论我们如何相爱,我如何爱你,生命依然是我自己的。我有权利生,也同样有权利死。
无论如何爱,我都将自己选择人生,生或死,爱或恨,都将是我自己的事,将是我一生必须独自去完成的事。无论你多爱我,也不能剥夺我的权利,不能替代我的人生,我们将只是同路陪伴,一起欣赏好风好景,悲伤绝望都将独饮。这才是真正活过的生命。
弗吉尼亚·伍尔夫,就这样走了,她用她的死,完成她最不朽的作品,用死警诫活着的人,活得壮丽,死得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