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履历是不够的

1995年我刚出完一本销售30万册的畅销书,那一年公司赚了很多钱。可是我的出版社仍然是一个小公司,但当下的胜利,让我徜徉在乐观的气氛中,“乘胜追击”是我心中唯一的想法,急着扩充组织与团队成为我最急切的事。

这时候,我接到一张几近完美的履历表,它直接寄到我公司,直接指名给我。这份履历表,编排精美,显然经过当事人精心设计,内容完整,而且描述处处掌握重点,表现出当事人在文化出版界扎实的历练。而更重要的是,那封指名给我的信,内容陈述了他对文化出版业的理想,说明了过去几年他在两个出版社工作过,并一直努力学习。看到我公司出版的书,心生向往,期待能加入我的团队。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他对我出版的书如数家珍,对这些书的看法,分析,虽不见得独到,但还算正确。当时求才若渴的我,立即约见。

面谈时,更令我吃惊,其实在好几个出版的公开场合,他已经见过我,而且几次换过名片,虽然我不确切认识他,但我依稀记得一个有热忱的年轻出版人的身影。看起来这是我理想中的求才对象。只是在面谈,他给我出了一个难题,他要求了一个比我预先想象高了60%的薪水。

我很犹豫,但我仍然答应他,并且让他成为我公司最重要的主管之一。前半年,我已经发觉他其实能力一般,出版的基本功夫并不扎实,但表达能力一流,尤其是他诚恳的外表,让你不忍心“苛责”他工作上的不足与错误。我知道,我被漂亮的履历表和事先设计好的面谈给迷惑了,我不愿承认错误,于是我花了3年的时间努力改变他。

但成效有限,我不得不成立一个新的利润中心,让他当主管,负完全责任,并要求他要赚到自己的“高薪”。这样的方式将他逼到死角,让他无法藏在组织的空隙中,后来的两年里,他的单位浮沉不定,就在我考虑痛下决心处理他时,有一个比我还笨的老板来挖墙脚,我收到他的辞呈,如获大赦。

这是我当主管时最惨痛的教训之一,事后检讨,我被完美的履历表骗了。我当年会被迷惑,是因为文化出版是讲究设计与美感的行业,我误以为他在这一方面有专长,反而放大了这方面的优点。第二个错误则是被诚意与理想的话语所迷惑。其实我有机会避免这个错误当他要求高薪时,如果我说公司尚小,无法自担,但仍诚挚延揽,看他如何反应,应该就可以检查出他其实理想有限、现实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