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对孩子缺点特敏感,孩子考了95分,他们只关心为何丢了5分。
以后孩子会丢分
学校最该教的是如何跟失败相处。成功来自克服失败,但学校最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封闭式教育把学生关在一个很小的天地里,相当于圈养。
散养的雏儿肯定比圈养壮
生活简单化,头脑复杂化,不要想一夜成名,一夜成名大多会一夜崩盘。
周立波给大学生的忠告
由不大懂得教育的局长,官场人员标准下选择未来的校长,办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教师们只能是领导指到哪里,自己就打向哪里,就如同只螃蟹,领着一队人马走正步,自然会不伦不类。
有人认为,应该由行家来管教育
要想在电视机里找深度,那你也太看得起电视了,如果你想找深度,请关掉电视机,打开书本。
教育家的建议
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这样一所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钱学森谈帅才培养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阴地不如心地,命好不如心好。买田不如教子,死宝不如活宝。白酒酸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一缘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贫不卖书留子读;老犹栽竹与人看。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草根谭》(洪应明)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救育子弟,最严交游
道德一种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常饭,当随事而警惕。
道德学向,人家可修
善读书者,要读书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领神会,全神贯注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幼时定基,少时勤学。
个人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机就是在他最感兴趣的时候。没有兴趣则效果不佳,大人如此,儿童更是如此。
实践教学比做实验好,实验教学又比口头讲授好,尽可能减少口头讲解,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这样得来的知识易懂易记又牢。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专家认为,只有牢牢确立人与人的关系,才能谈得上教育。
教育不是为社会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让孩子学会寻找幸福最重要
中国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优秀的子女,美国父母的职责是让该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
中美父母的教育观念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没有天才,美国的天才只不过是喜欢退学而已;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都是天才,中国的有些天才除了考高分,基本上什么都不会。
留学生看到中国人在拼命上哈佛大学时说
文化是浸到骨子里的东西,而不仅是摆在书架上,挂在墙壁上,摆在客厅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
清华大学有位教授向即将离校的毕业生问了三句话“①你父母的生日你知道不?②环卫工人叫什么名字?③你能煽自己的耳光不?”当学生问为什么要回答这样书本上没有的问题时,教授说“不记得父母的生日,说明你没有孝心,不记得天天为你们打扫清洁的环卫工人的名字,说明你对劳动人民冷漠不尊重,没有感恩的精神,必须自责。掮自己耳光,不然怎样走向社会?”
三句家常话,学生深受教育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轻松和成功。是否轻松,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在于正确方法的运用,正确方法的运用,要靠老师和家长在思维好的言行上体现出来,学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来改善自己的方法。
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与其在名牌大学里成绩平平,不如在普通学校里名列前茅,这样会有更大的机会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美国大学教授给学生的忠告
文学浓缩当代,昭示未来。
藤的聪明之处莫过于能摒除世俗偏见,攀缘树木达到3d字谜网希望之峰巅。
当痛苦的泪咽下,微笑即绽开在强者嘴边。
诗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所有情感达到极致而以某种情绪自溢的寄托或升华。,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写过诗,而且不排除精神病患者,因为人类痛苦与快乐基本相同,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平民,这种寄托或升华便由个体的杰作沦为大众的庸品。诗的本真意义消失于群体的否定与时间的淘汰。真正将表达融于那种寄托或升华的诗便被遗传下来,就如参与打天下的只有少数人坐江山一样。我们认同并需要的就是这种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能悦己、馋人、悦人的诗。于是,没有诗的时代便折射出人类精神的衰弱,人的内心世界的贫乏、木然。躁动、冷漠、迷茫、模糊、痛苦……便变得自然。坚守不固执,清高不自大,穷愁不潦倒,如此这样的诗人写出的诗无疑是食利社会的先锋,可以疗治一些细菌、病毒入侵人体、社会造成的疾患。尽管诗没有盛唐那样繁荣,没有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得到政府、读者的认同,诗仍在顽强地生长。转身诗人,网络诗人,新生代诗人依旧畅游于诗海笔耕不辍。不是诗在失落、凋谢,我们需要创新,如何适应新时代写出时代需要、读者喜爱的诗作呢?这便是有志于诗歌写作者的使命与思考!
作家吴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