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公井楹联
亭设八门,鸣冤便百姓;
井通千家,安居为人民。
寇公井位于巫峡与西陵峡交界的巴东县。北宋名臣寇准举进士后被任命为巴东县令。为方便与百姓相见,了解民间疾苦,伸冤平狱,寇准在城中山腰建秋风亭一座,设有八门,内外八根红柱支撑着双层飞檐亭阁,金龙盘檐,栩栩如生。凡上书、鸣冤、告状,有所建议者,一不用投帖,二不用敲门,八门洞开,随时可进。
秋风亭座落于巴东县信陵镇,距长江边大约 210米。最初的秋风亭(又名寇公亭)为北宋名相寇准任巴东知县时所建,距今千余年历史。寇准在任期间,改造穷乡僻壤,为民造福,深得爱戴,被称为“寇巴东”。太平天国3年(978年),寇准在县城内修建“秋风亭”、“白衣 亭”(白衣亭后被毁坏),并亲自在亭前植树。经常登亭斌诗抒怀,秋风亭渐渐成为长江一带巴东县城内的人文历史景观。不少外来文人墨客必来拜谒。南宋末,巴东县城由江北迁至江南的金字山北麓,明德5年(公元1510年),秋风亭已“栋宇倾颓”,刚到任的巴东知县盛杲遂将秋风亭及寇公祠,从江北旧县坪城迁到江南的县城内(即今秋风亭所在地信陵镇),翌年竣工,盛杲亲自写了《重修寇公祠记》。当时秋风亭附近建有多座寇公祠建筑,具有相当规模。后来秋风亭又经历了清康熙初年、嘉庆初年、嘉庆21年、同治5年多次修复。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知县朱祖荫又重修秋风亭,现存秋风亭系此时重建之物。1991年经过维修,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江三峡库区175米线以下,将在2009年前随其他文物搬迁至新县城巴东长江大桥东侧云沱古建筑搬迁恢复工程保护区内。
有一年干旱,居民缺水,寇准探得一泉,派人穿凿成井,远近人民咸来汲水。绅民感激寇准之德,将此井命名为“寇公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