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亭名联赏析

  积素坠枝全作雨;
  悬流落涧半成冰。
  ——乾隆题北京中南海流杯亭
  
  五明招得薰风爽;
  七宝修成璧月清。
  
  ——乾隆题北京北海延南薰亭
  
  菱花晓映雕栏日;
  莲叶香含玉沼波。
  
  ——乾隆题北京颐和园万寿山谐趣园引镜亭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清·爱新觉罗·玄烨题北京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与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昼夜不舍;
  天地同流。
  
  ——太原难老泉边难老亭
  
  此联上联借用孔子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含蓄地点出了泉水的活力在于永不停息。下联摘自(《孟子·尽心上》)“上下与天地同流”,妙用“移就格”,着一“流”字,把宇宙的运转和泉水的流动联系起来,意味着自然永恒,泉水日新。不仅切“难老”之题,而且予人以启发,大自然如此,人虽生命有限,亦应自强不息,以延缓衰老的到来。联语言约意丰,寓警策于平易之语中,堪称佳构。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朱彝尊题太原晋词贞观宝翰亭[唐碑亭](集句)
  
  唐碑即唐太宗为歌颂叔虞功德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共1203字,竖立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叔虞,周武王之子,名虞,封地在唐(山西翼城县西)。后其子燮父移居晋水(山西太原南)旁,改称晋侯,为晋国的始祖。其后唐国公李渊及李世民在晋阳反隋起义成功,建立了唐政权,认为是神功所致,遂在晋祠立碑颂功。此为集句联,出句集自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意为太宗所撰碑文,流传千古。对句集自杜甫《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意谓太宗在开创基业时也曾身着戎装,带兵作战。“一戎衣”,《书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定。”孔传“一著戎服而来纣。”一说,“衣”当作“殷”,一用兵而胜殷。后泛指用兵作战。全联以极为概括的语句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才与武功。两句见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诗。)
  
  佳日值春秋,对水郭烟村,回望平铺图画好;
  群贤聚觞咏,喜河声山色,一齐飞送酒樽来。
  
  ——清·宋搢青题辽宁海城县茅儿寺多罗亭
  
  茅儿寺,位于海城县大新屯村东南的绣岭。始建于清初。乾隆年间建为佛殿,多罗亭则在山涧畔。上联写登亭所见。谓时值春和景明、秋高气爽,但见村庄历历在目,犹如幅幅山野乡村图不断展现。平铺,宋·张孝祥《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词“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下联转写文人雅士群聚觞咏的风流情怀。前句用晋·王羲之《兰亭序》“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之典。河声山色,动感、色彩俱现。末以“一齐飞送酒樽来”作结,美景与豪情共入酒樽,景醉人,情醉人。一个“飞”字,写出了河山的脉脉含情和对人的依依眷恋,灵气飞动,而境界全出。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陶澍题上海豫园湖心亭
  
  湖心亭在豫园之南。乔锺吴《西园记》云“(大湖)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南北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此为亭周围景物最早的记述。,作者在上海任职时,上海还不完全脱离滨海渔村状态,河网纵横,蒲苇处,豫园前有五老峰浜(今福佑路),后有方浜(今方浜路),所谓“野烟”“渔唱”,正反映了那个时期自然经济的特点。此联描写了百余年前湖心亭周围景物,淳朴自然。缕缕炊烟弥漫,九曲石桥浸在清澈的湖水里;在渔人愉快的歌声中,游人悠闲自得地踱桥而去,写出了景色的清雅和野趣,十分诱人。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陶澍题上海豫园一笠亭
  
  此联为道光五年作者任两江总督因公来沪驻豫园时所作。联语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句,抒发其登大假山时所见所感。上联意谓,此地有高山峻岭,可以放眼纵览,抒展胸怀;下联意谓,今日天气晴朗,仰望天宇广阔,俯察万象森列,实极登临之乐。关于当时大假山之景观,《西园记》云“由萃秀堂出,右仰巨山,层崖峭壁,森森若万笏状,其金碧秀润之气,常扑人眉宇,遥望之若壶中九华,天造地设,几不知其为人力也。从麓而上,盘旋二三百步,陟其颠,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观至此,称大快。”联语写出了亭景之不凡透露出作者游赏园景的高雅情怀与欢快的心情。
  
  树老化龙易;
  亭高得月多。
  
  ——戴锷青题上海嘉定秋霞圃即山亭
  
  上联描写了即山亭旁古木参天的景色,并通过联想,把粗大蟠曲的老树枝杆比喻成正在修炼的龙。一个“化”字,贴切而富有动感。下联以“得月多”,来衬托即山亭的高耸,从而产生一种高远的意境。联语对仗工整。上联的“化龙”及下联的“得月”不仅写活了即山亭,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时重文明,无用五更催梦醒;
  人知勤勉,借来一击报耕忙。
  
  ——苏局仙题上海南汇钟亭
  
  钟亭在南汇县城古钟公园,园内另有小沧浪、湖心亭等景点。联语咏钟,却不着一个“钟”字。出句的“五更”表珍惜时间,而对句的“一击”,方点出“钟”意。联用因果句式,因“时重文明”,所在无懒惰之人;因“人知勤勉”,所以钟声不必再用来催人勤耕,只需报告耕忙,使大家充满丰收之望。文字富于时代感朴实无华,且读来轻快流畅。
  
  提笔四顾天地窄;
  长啸一声山月高。
  
  ——朱方题南京莫愁湖湖心亭
  
  恨我晚来游,只落得万柄枯荷,一湖秋水;
  问谁能不朽,除非是六朝儿女,千古英雄。
  
  ——王子实题南京莫愁湖湖心亭
  
  人言为信,我始欲愁,煞费思量,风吹绉一池春水;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般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
  
  ——黄漱兰题南京莫愁湖湖心亭
  
  赌墅付传闻,叹青史成堆,千古河山棋一局;
  争墩笑多事,看画栋依旧,半湖烟雨燕双飞。
  
  ——孙文川题南京莫愁湖光华亭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色痴声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题南京秦淮河风月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