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4、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6、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7、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8、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9、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10、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
11、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2、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1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林安邸》
14、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晏殊
1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16、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8、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19、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20、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2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4、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5、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6、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2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2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30、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32、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33、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过若松町》
34、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35、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于谦
3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7、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38、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3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曲》
40、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41、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2、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5、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4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47、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4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49、大家齐唱大风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50、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
51、醉卧沙场君莫笑(句子大全),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52、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53、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54、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5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6、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5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58、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59、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60、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
61、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6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3、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64、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6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6、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6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8、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