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是什么意思,中伏的含义

中伏,指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此时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一段时间,有“热在”的说法。

中伏的含义

1、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

2、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中伏的由来

中伏,是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

唐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宋惠洪《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宋曾巩《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参见“三伏”。

中伏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为10天。

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

中伏的传统美食面条

在民间,此时节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到来,市民要注意清淡饮食,做好防暑和防雨的双重准备。

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北方人主要是吃面条。爱吃炸酱面的大多数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吃的不仅是面,还有那份美好的心理感受。而南方人则做的时候要加糖,也要加点儿盐。用的肉是肥瘦肉丁儿,配葱末儿、姜末儿,炸的时候不加水,讲究小碗干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