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所以,“数九”之俗,意在消磨沉闷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
关于“数九”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到现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书中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劳动人民经历了千百年与风雪严寒的搏斗,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造出许多记叙数九期间寒暖变化规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谣
未从数九先数九
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又一九
犁牛遍地走
顾禄《清嘉录》上记载有一首"数九歌",十分风趣地描写了古代人们过冬的情形一九,相唤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缩在面袍里);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寒风刮在篱笆头上,像吹觱篥一般,觱篥bìlì亦作觱栗,汉朝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窝里像睡在野地里一样);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穷人衣薄,起舞取暖);五十四,苍蝇垛屋茨(透露出一点暖意了);六十三,布袖两肩摊(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跳蚤出。
在古代社会里,穷人过冬尤其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