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原产于西亚一带,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在现在南德一带有种植,中国最早的胡萝卜种植记录是在14世纪左右。在古人看来,胡萝卜应该是一种便宜而廉价的食物,很多欧洲语言中胡萝卜的名字原意就是根,或者是“长的像角的根”。基本上没有什么神话传说和胡萝卜有关,在近代之前也没有被赋予什么特别的文化含义,说完全并不受人待见也不为过,要知道,唯一表示自己热爱胡萝卜的,似乎只有驴。现在野外还有很多野生胡萝卜,所以在描述种植的胡萝卜时,一般要加上种加词,学名写作Daucus carota subsp。 sativus。
野生的胡萝卜根,和普通草根相比也没啥区别。
胡萝卜真正登上重要的文化舞台是在二战时。当时的英国很多物资进口受到了影响,当中最重要的一种东西就是白糖。英国的天气对于甘蔗种植来说太冷,对于糖用甜菜来说,日照和昼夜温差也欠口气,就连苹果,英国多雨且阴冷的天气都不甚友好。后来,政府突然发现,最稳定的甜味来源似乎是胡萝卜——胡萝卜倒是很适应英国的气候。
胡萝卜不喜欢很炎热的天气,所以热带胡萝卜产量很低。胡萝卜还不喜欢石头很多的土地,它们的肉质根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尖端碰到了一个硬物,就会分叉——分叉的胡萝卜不仅不好看,吃起来也会有更多的纤维和胡萝卜皮,影响口感。我和同学们曾在一块将要种植胡萝卜的实验田中手工捡石头扔出去,忍不住把教授、地质到北美大冰川都吐槽了一遍。
不过只要气候合适,水源充足,土地平整好后,胡萝卜还是很好种植的,手工收割也不难(比拔萝卜容易多了),用机器收割也是很常见的。
二战时的英国,为了推广大家食用胡萝卜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到今天为止依然家喻户晓的“胡萝卜对视力好”,就是当时英国皇家空军编出来的宣传口号。真相是吃胡萝卜不会让没有维生素A缺乏症状的人的视力有提高,而有稳定动物蛋白摄入的人是不会缺乏维生素A的。二战时英国还流行起了胡萝卜蛋糕、胡萝卜布丁和胡萝卜冰棍等,能够流行到今天的基本上只剩下了一个胡萝卜蛋糕。把胡萝卜磨成碎末,加上面粉、鸡蛋、肉桂粉和果仁等,就可以烤制成胡萝卜蛋糕。没有很强的胡萝卜味道,在不用黄油的情况下就可以很湿润柔软,我鼓励大家都去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