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果实是一种聚合果,可食用部分是膨大的花托,并非果肉;而真正的果实正是那些经常被误认为种子的小颗粒,其结构是很薄的果皮包着种子。《中国植物志》里把草莓的果实描述为瘦果,但按发育和结构来说,这果实其实是核果,跟悬钩子的果实类似——也就是说,有多层果皮,内层的可以说是果肉,只是太薄了而已。要把种子从这样的“果肉”里剔出来,确非人类所能完成。
草莓的种子其实藏在薄薄的果肉里。
草莓的果实本身没什么食用价值,全靠花托撑场面。在草莓的栽培历史上,大花托的品种很晚才出现,在此之前草莓作为水果的地位都非常尴尬。人类最早栽培的草莓属物种是野草莓(Fragaria vesca),北半球广布。考古证据表明,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采集食用野草莓。最早种植野草莓的是古波斯人,随后欧洲人也把这种植物从森林中引入农田——但并不都是当做水果。从古罗马时代开始,野草莓一直被欧洲人当做一种药用植物,甚至被用来治疗抑郁症。这大概是因为野草莓的花和果实都具有特别的芳香,而草莓属的学名Fragaria(fragrans,有香味的)也正是由此而来。
野草莓(Fragaria vesca)的花和果。
野草莓的种子和栽培方法也曾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远东地区,但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进入中国人的食谱,可能还是因为“果子”太小没啥吃头吧。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只有高卢鸡特别热爱草莓。14世纪,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在他的御花园里种了1200棵野草莓,,还是不够吃。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草莓太小的问题从异大陆得到了解决方案。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征服南美安第斯山区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印第安人也在栽培草莓,而且,似乎比欧洲老家的草莓大一些?随后,类似的发现在北美洲也有了。16世纪,第一种美洲草莓——弗吉尼亚草莓(F。 virginiana)被引入欧洲。接下来,法国人闻着草莓味向南美一路搜索而去。1712年,法国探险家弗雷泽(Amédée-François Frézier)在智利的海滩上发现了一种“果实”硕大的草莓,并于1714年将其带回法国,是为智利草莓(F。 chiloensis)。野史云,法国园艺界人士激动地对弗雷泽说“你给我们搞回来的这个草莓啊,EXCITED!”
弗吉尼亚草莓(F。 virginiana)。
果实硕大的智利草莓(F。 chiloensis)。
好的种质资源传入法国之后总会经历一些羞羞的事情,具体细节请参照我去年写的杂种香水月季,此处不表。,智利草莓和弗吉尼亚草莓的杂交后代很快就在布列塔尼诞生了,这就是今天我们吃的草莓。正值林奈的双名法问世,杂种草莓还趁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物种名称,Fragaria annanasa,只不过后来命名规范后在中间加了个×,暴露了它的杂交背景。要我说这法国人也是爱吹牛逼,为了形容草莓的“果实”大,给它安了个“菠萝一般”的种加词。别闹了,就草莓那个小身板,真长到菠萝那么大自己就把自己压烂了好吗!
我们今天吃到的草莓,是智利草莓和弗吉尼亚草莓的杂交后代。
现代草莓“果实”大的原因,说来也简单。相对脊椎动物来说,植物的染色体非常容易加倍形成多倍体,而多倍体的植株和器官通常都比二倍体壮硕一些。原产欧亚大陆的野草莓是二倍体,而无论弗吉尼亚草莓、智利草莓还是它们的杂交后代,都是八倍体。
野草莓(左)与我们熟悉的杂种草莓(右)。
题外话,野草莓的染色体很少(n=7),基因组也很小,繁殖周期比较短,被当做蔷薇科的模式生物,地位类似果蝇和秀丽隐杆线虫。野草莓的基因组大约在2010年前后测完了全部序列,理论上基因改良的草莓品种已经离我们不远了。只是3d字谜网希望科学家转点靠谱的基因进去,不要再做诸如“转入了草鱼基因的鲤鱼”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草莓属虽然不大(只有十来种),分布却遍及全世界的温带地区,中国就有6种。这些野生草莓的分布区主要是东北和西南,过去都是王化不及的蛮夷之地,也难怪中原文明没有去驯化栽培它们。野生草莓的结果量其实很大,季节合适的话是不能不尝的野外美食。最常见的是下面这几个种。
东方草莓(F。 orientalis)和西南草莓(F。 moupinensis),这两个种形态很像,但分布区是间隔的,前者在东北,后者在西南。两个种都是四倍体。
西南草莓的花,摄于峨眉山。
我在《花日历》里曾经拍过一种,当时鉴定为纤细草莓(F。 gracilis),但实际上应该是西南草莓,区别在于西南草莓萼片平铺而纤细草莓萼片反折。,纤细草莓是二倍体。
纤细草莓的聚合果,摄于九寨沟。可见反折的萼片。通常纤细草莓的聚合果是椭球形的,这株不太典型。
黄毛草莓(F。 nilgerrensis)是草莓属中唯一一个白色果实的种,也是中国的野生草莓中最好吃的一个种。前面那三种味道都有些寡淡偏酸,而黄毛草莓有很浓的奶油香味,酸甜适中。这个种也是二倍体。
黄毛草莓的果,摄于四川黑水。我在其他地方吃到的黄毛草莓植株都很矮小,此处的却相当壮硕,聚合果也大出一倍以上。这有可能是个自然加倍的多倍体,回头得去采来看看核型,应该很有育种价值。
,区分一下草莓和极常见的蛇莓。草莓都是白花,蛇莓是黄花;草莓的花托上,小核果的位置是凹陷的,蛇莓是凸出。蛇莓没有毒,能吃,味道极淡,没啥吃头,大家还是放过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