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仪象台,宋代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发明。设计于1086年(另一说为1088—1090年),制成使用于1092年。台高12 米,宽约7米,上窄下宽,成正方台形,木构建筑。共有三格,上 为浑仪,中为天球模型,下为报时及动力装置,既有天文、又是 时钟、属天文钟设置。整台设计,构思精巧。其报时装置,计分五层,每层都有数目不等,负有专职的小木人,他们能轮流出来 敲钟、打锣、击豉、打更、报时。动力装置为漏壶漏水,依靠水 力推动机械。此钟距今已900余年,是世界最早的天文钟。
世界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大型的天文仪器,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水运仪象台的构思广泛吸收了以前各家仪器的优点,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学家张思训所改进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在机械结构方面,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