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作为一个中国人,想必大家对24个节气都很熟悉,每个地区的人们对于24个节气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习俗。节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可以对天气的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那么24个节气中的春分节气有何含义与物候特点呢?

春分节气的含义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也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春分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也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日子,这一天即昼夜平分,从北半球看去,日出在正东方,日落于正西方。

节气气候特点分析

春分时期,我国南北气温都升到零℃以上,万物进入春生阶段,正是“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村开始忙碌,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所以从气候特征来看,除了西北部和青藏高原等地区,我国大部分都进入了春天,气温开始回升,农作生长起来了,尤其是南方的麦子拔节,燕子飞回来,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候典型的气象是倒春寒,冷空气侵袭,有阵子气温是持续偏低的,需注意保暖。

民间特色活动风俗

春分节气放风筝和竖蛋最盛行,这是我国各个地方都很流行的活动。春天时节,去郊外踏青顺便在空地上放纸鸢,是小朋友特别喜欢的运动。竖蛋则是富有乐趣的一项习俗,据说这一天鸡蛋比较容易立得起来,因为昼夜是等长的。还有春祭的风俗,人们会带上供品去坟前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