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有一对家喻户晓的双胞胎。他们弟兄二人携手创业40年,产品从农村走向了全世界。你肯定听说过他们的弟媳,大名鼎鼎的黄圣依;却不一定知道,你去过的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的产品。
1.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从徐水农村到上海的艰难历程
1980年,保定徐水县南邵庄村,15岁的农民杨建忠和弟弟杨建国,都立志要做一名好木匠。
弟兄俩开始四处游走,给人做工。直到后来去了北京。
在北京一家工厂干活时,他们发现一种生产钢丝绳的“插套机”生意不错,如获至宝,决定把它带回家发扬光大。
于是南邵庄村有了一家“迎春插绳机厂”。
(左起)杨建国、杨建忠、姚军战
兄弟俩投了2000元,1800元买了一台旧机床,200元买了工具和零件。两人聪明且勤奋,边学边做,竟然还真的让他们做出了一台。
可是光做出来不行,还得想办法卖出去。河北没有客户,兄弟二人硬是骑着自行车,把机器驮到了北京。到处推销,还是被拒。
(身兼多职的弟兄俩)
俩人就合计,到底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客户买呢?想来想去,决定让客户先试后买。
“我先用那机器给他干3天活儿,好用他就买。”杨建忠这样说了,客户被他们的诚意打动,就同意了。
“先试后买”的办法,为他们打开了销路。此后的几年里,两人用自行车驮着自己生产的插套机,跑遍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
跑市场的过程中,俩人发现客户对绳索的需求更大,于是又开始了生产钢丝绳索。
在这个阶段,比他们小十岁的弟弟杨建民,已经上初二了,被安排在工厂里勤工俭学。工友们不知道这个初中生的真实身份,只当是个打零工的孩子。
“每逢寒假暑假,我就跟工人们一起干活,车工、铣工、刨床、磨床、钳工都尝试过,并且都拿到上岗证。”
为了打开销路,他们在北京《工人日报》花了200块钱登了广告
“钢丝绳插套机,省事省力省钱,免费使用一个月,好用再付款!”
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全国各地来的信件每天都堆成一座“小山”。
他们在村里开了一次面向全国的订货会,竟然吸引了来自十几个省份的一百多家厂商代表,当时条件不好,这些厂家代表他们都是用自行车从火车站接回来的。
订货会也很成功,396一台的机器,买了一千多台,三十多万。
钢丝绳索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在1992年,“迎春插绳机厂”变成了“飞马吊装器具厂”,厂址也从村里迁到了徐水县城。
同一年,1992年4月,当时已经是著名经济学家的吴敬琏,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这个建议对做实业的人,是一个利好消息。
徐水县的两位杨总,那时还不知道,这个重要建议,几乎决定了当时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人,未来的命运。
他们更不会想到,未来会成为他们弟妹的那个人,竟然是这位经济学家的表外甥女。
一年以后,飞马已经有了“百八十号人”,年产值近300万元。兄弟俩也成了徐水县最早的百万富翁。
他们想把生意做得更大,于是决定去上海。
1994年,杨建忠和杨建国,带着三弟杨建民,以及9名销售人员,来到了上海,成立了一家索具销售公司。
左一青涩的杨子,当时还叫杨建民
初闯上海滩的日子,十分艰辛。人生地不熟,没有门路,前4个月就亏损了12万。兄弟俩还是像十年前初创业的时候一样,带着大家省吃俭用,所有人都拼命地到各家工厂推销自己的产品。
杨建忠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说他们当时“没日没夜地干,将勤补拙,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我们用了三十七计。”“少吃、少花,吃最便宜的饭,选择最简单的交通方式——走路和骑自行车。”
就是靠着这样的实干,他们逐渐打开了市场。当年9月至12月,他们赚了20万。有了上海这个根据地,巨力索具开始加速发展。
1995年,杨子20岁,已经结束了工厂的勤工俭学,熟知了每一个生产环节,并且成了巨力集团驻上海公司经理。每个周末都要飞往上海处理报表、账目和合同。
这时的黄圣依,经过10年的艺术熏陶,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对于未来的规划,她只知道父母希望她以后学理科,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黄圣依的父亲黄自强,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是留美的学霸,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闸北分校当教授。
那几年,巨力集团上海办事处租的房子,恰好就在闸北分校。所以后来杨子在节目上说,那时候他在和黄教授交朋友。
那时的杨子还不知道,这位“朋友”,以后会成为自己的老丈人。
2. 默契的兄弟,争气的产品
杨家兄弟是地道的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南邵庄村人。
没有任何京城背景,也不是富二代。
这双胞胎兄弟俩长得实在是太像了,以至于单独出现的时候,经常会被员工认错。
就像很多双胞胎那样,杨家的这对双胞胎兄弟,不仅长得像,彼此心意也相通。从童年到创业,兄弟俩从没吵过架。
两人连唯一的爱好都一样,就是打台球。坐骑也一样,都是已经停产的宝马740li。如果需要外出会客,两人都会换成另一辆同款的奔驰。
即使多年以后,巨力集团已经傲视群雄,兄弟俩还是经常不约而同地穿得一模一样,就算外出参加活动,也难以分辨彼此。
几十年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两人仍然是处处心意相通。
后来方便区别,哥哥杨建忠开始刻意地把头发向后梳,梳成“大背头”,这样看上去会更稳重更有派头;弟弟杨建国则剪了寸头。
能分出来么?
两人都很勤奋,又能吃苦,对事情的看法常常不谋而合,这样的默契,简直就像一个人的两个分身。
创业找合伙人这事儿,其实就像一只右手找一只左手。
费尽心思找到的,往往是另一只右手,而且很多时候,大小还不匹配。
两只右手虽然都很灵活,却很难协同做事。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合伙人总是很难找。
老杨家这兄弟俩搭伙创业,就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一起做事,协调得如同一个大脑指挥出来的,可以说是极为难得。
这就让他们的创业之路,少了无数的纠纷,所以他们能够专注在产品上。
这才有了巨力集团的今天。
杨家兄弟三人分工明确,专注业务,巨力集团也发展得很快。产品逐渐从民用到军用,传说他们是“军工企业”,这个倒是真的。
举一个例子,就能知道巨力有多厉害。
航空母舰有一个外号,叫“海上移动的机场”。有了航母,就有了海上的制空权。因为航母本身没有战斗力,主要作用就是搭载舰载机。
航母上的固定翼舰载机,降落的重量一般达到20吨。这样的重量,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降落在航母上的时候,仅有200米的跑道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舰载机的轮子跟甲板摩擦产生的阻力,根本无法支撑其只滑出200米。如果舰载机以这个时速继续向前滑行,就会冲到海里,机毁人亡。
怎么能让飞机在200米内停稳?这就需要额外增加阻力,就是航母阻拦索,这几道钢索,也被称为舰载机的生命线。
在飞行时,不同天气环境下如何判断下降距离,什么时候降落,什么时候放下勾子,是否能准确勾住第二三道阻拦索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考验着飞行员的综合能力。
普通战机是减速缓降,而舰载机要求加速降落。这样是为了确保如果没能钩住,舰载机还可以有足够动力马上拉升复飞。动图感受一下?。
高晓松曾在节目里这样比喻就像在疾驰的马上,俯身捡起一个乒乓球。
比捡球更难的,是航母阻拦索的品质。
飞行员勾住阻拦索之后,2-3秒内,飞机速度就会降为0。这就要求阻拦索能承受至少100吨的拉力。
美国就曾经发生过阻拦索断裂事故。
2003年9月11日,“华盛顿”号航母上的一架FA-18大黄蜂战斗机降落时,原本成功地钩住了阻拦索,谁知因为阻拦索维护不当,竟然断裂。导致了已经减速的飞机一头扎进了海里,飞行员在坠海前弹射逃生。
甲板上断开的阻拦索,力拔千钧地横扫过甲板,12人被扫到,其中数人双腿被打断,差点没命。
俄罗斯也发生过断裂事故。
2016年,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在一次完成对叙利亚作战任务后,苏-33战机着陆时因阻拦索断裂,冲出了甲板。飞行员弹射逃生,万幸没有受伤。(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奔赴叙利亚途中冒出的滚滚黑烟)
这些只是阻拦索造成的众多事故中的两起。
所以,阻拦索不仅强度要大,还要韧性好,抗摩擦,耐腐蚀,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反复使用,关键是要细,寿命还必须长。
可以说,阻拦索的好与坏,与其他几项数据一起,在底层就直接决定了航母的实际战斗力。
可是这些核心技术,当时只有两个国家掌握了,就是美国和俄罗斯。
当时国外断言中国搞不了航母,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不可能制造出合格的阻拦索”。
没有阻拦索,舰载机无法降落,只能练习起飞,航母基本就等同于一堆废铁。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我们的海军使用。阻拦索作为耗材,不附赠,需要单独购买。
一条阻拦索的售价就是150万美元,四条就是600万,因为是耗材,还需要经常买经常换。就是这样,还不一定能买到。因为作为技术垄断国的美俄,极有可能在卖的时候加上很多附加条件。
“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自行研发。
与研发同样重要的,就是生产,因为那些数据,都是对工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极限挑战。(这才是真正的“极限挑战”啊)
就在国内专家们日夜奋战的时候,巨力集团主动联系了军方。他们认为,航母上的阻拦索,跟他们之前出口的弹力钢索是一样的。这种技术标准的索具,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出口了三批,都是用于国外军用机场的阻拦用索。
国外嘲笑我们造不出的时候,大概忘了是从我们这里进口的了。这戏剧性的翻转,都不敢这么拍!
就这样,巨力不负众望,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了合格阻拦索,而且经过数千次的试验仍然完好无损,终于被用在了“辽宁号”上。
这效率,让国外的专家们目瞪口呆!
2012年11月25日,我国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此处应该有掌声!)
所以说,打怪升级,还是装备重要啊~
3.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航母阻拦索,只是巨力集团参与的众多重大项目之一。
其他项目,哪一个说出来都是大工程三峡大坝、广州白云机场、深圳会展中心、“鸟巢”体育馆、国内的多个核电站、港珠澳大桥、浦东机场三期、“川藏第一桥”……都有巨力集团的相关产品。
海外项目也很多,“一带一路”上的工程项目就有
马来西亚槟城人工岛项目、阿尔及利亚Bajaia港口用钢板桩项目、马尔代夫机场项目、索马里码头项目、土耳其Manavgat斜拉桥项目、印尼BP物探节点连接器项目、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主体育场馆项目等。
巨力索具的股票,是国防军工板块。
这么说吧,你肯定知道黄圣依,不一定知道,你去过的那么多地方,都有她婆家的产品。
有人说,巨力集团是现今亚洲最大的吊索具生产集团。
对于这个说法,杨子曾在接受采访时很自豪地表示,
“巨力生产的东西,小到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钢丝,大到用在海上拖轮甚至神舟系列的飞船上。”
就是这么牛。
创业四十年,巨力集团的产业,从索具又发展到了新能源、传媒、酒业、地产和小额贷款。
影视传媒,就是由杨子带着黄圣依在做。其他领域,都是杨家兄弟们在产业升级转型路上的探索。
不过,这些年巨力集团也是有点一言难尽。
自从2010年巨力索具的股票上市后,一直走低。
上市以来,杨氏家族累计超过40次减持超过4.2亿股(约占总股本的44%),套现金额超过26亿元。
2020年4月20日,巨力索具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杨建忠的书面辞职报告。辞职生效后,杨建忠将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辞职原因只有四个字工作调动。后面谁会继任,也没提。
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巨力能把索具事业做成百年企业,为国争光。
黄圣依到底是不是真如外界传言,打烂了一手好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