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处于太阳系中,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认为,在若干亿年前,太阳系就是一团云雾,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这些云雾逐渐收缩,按照统一场论的看法,这些云雾团以螺旋式在空间中运动,因而有个旋转运动,这个旋转运动加上万有引力使大部分的云雾收缩到旋转的中心地带,演变成太阳。

  随着云雾的收缩,云雾团的旋转速度将加大,云雾之间的万有引力不足与抗衡云雾团的旋转离心力,一部分云雾将被丢在太阳周围的空间中,继续围绕太阳旋转运动,演变成行星和围绕行星的卫星。

  我们知道,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几乎是在一个平面上,旋转的方向相同,都是逆时针,而且太阳自转也是逆时针方向,这个支持我们以上的看法,如果八大行星的旋转和太阳的自转不在一个平面上,旋转的方向不同,以上太阳和八大行星曾经作为一个整体旋转我们可就难以说得通。

  早期的太阳可能不发光,万有引力和太阳的自转都使太阳体积逐步收缩,当收缩到一个极限程度时候,太阳内部的物质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发生了热核反应,从此太阳开始发光。由于地球和其他行星质量太小,始终无法得到发生热核反应的高温、高压条件,所以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太阳这样大小的恒星是宇宙中最为典型的,它们生命中80%至90%的时间都处在稳定的热核反应阶段,当中心的氢逐渐燃烧完后,太阳的生命就接近尾声了。此时太阳核心会迅速收缩,相反地,外层的氢却开始燃烧并迅速膨胀,这是恒星生命中一个十分有趣的阶段,星体的体积大大增加,比如太阳这样的恒星会膨胀数百倍,膨胀的结果导致恒星表面温度下降,颜色变红,其表面亮度却会大大增强,天文学上习惯于将光度(即恒星的本质亮度)大的天体称为“巨星”,这一阶段的恒星的典型特征就是“红巨星”。相对而言,“红巨星”阶段是很短暂的,此后由于核心的收缩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引发氦原子核聚变为碳原子核的反应以及此后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核聚变反应,恒星将会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