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找到了宇宙磁场的形成原理/图

  随着宇宙大爆炸后的物质逐渐冷却,局部地区由于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形成了微弱磁场,随后由于受到冲击波的压缩而逐渐增强。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爆炸”之初,宇宙中充斥着由带电质子、电子、氦和锂的原子核组成的炽热等离子体。虽然它们在运动中都能产生磁场,这些磁场的方向是随机的,总体上会相互抵消。,宇宙原初磁场的形成一直是个谜。

  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Reinhard Schlickeiser认为自己或许找到了答案。Schlickeise表示,早在宇宙中第一批恒星形成之前,局部地区由于物质涨落而形成十分微弱的磁场,这些微弱的磁场后来被第一批恒星发出的星风和超新星爆炸的冲击波压缩而得到增强和放大。

  “宇宙大爆炸”发生38万年之后,等离子体逐渐冷却,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分布不均,随机形成了一个个磁性区域。这些区域的磁场非常微弱,只有约6千亿分之一特斯拉(磁感应强度单位)。

  当时的磁场强度太低,对周围的气体物质不产生任何影响,但外围的气体物质却在不断压缩磁场。而质量超大的恒星在爆炸中产生的冲击波压缩周围的星际介质,也会压缩星际介质中的原初磁场,使其增强。最终,磁场可增强到能推开周围等离子体的程度。该研究发表在了著名的《物理评论快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