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预言2012碰撞地球小行星的神秘面纱
一些阴谋论者称,尼比努行星正在太阳系边缘漂泊不定,2012年可能碰撞地球毁灭地球人类,或者更早地于2011年碰撞地球。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尼比努(Nibiru)是一颗充满神秘的行星,一些阴谋论者称,尼比努行星正在太阳系边缘漂泊不定,2012年可能碰撞地球毁灭地球人类,或者更早地于2011年碰撞地球。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行星天文学家大卫-莫里森(David Morrison)指出,许多人都对尼比努行星保持高度关注,他们通过观看YouTube视频和一些发布非真实性理论工具得出结论的网站获得消息。
莫里森评估目前大约有200万个网站讨论尼比努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他平均每天接收5封咨询电子邮件。他说“每周我都会收到来自一位少年至少一封的来信,他年仅11岁,他自称现在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并且正在思忖着自杀,这一切都源自即将来临的。”
类似这样的实例很多,其多数是来自尼比努行星的恐慌,这种末日危机是否存在吗?
世界末日论起源
尼比努行星碰撞地球理论最早是1995年由南希-赖德尔(Nancy Lieder)提出的,她称自己是“被接触者(指与发生过接触的人)”。她指出,自己的移植器有能力接收到来自泽塔-莱提丘里行星系统外星人的信息。在她建立的网站“ZetaTalk”上称,外星人向他传递一个消息——2003年5月将出现行星碰撞事件,最终将导致地球人类灭亡。事实证明她所谓的世界末日并未出现,之后赖德尔的追随者选择2012年尼比努行星作为未来可能碰撞地球的星体,这与古代玛雅的预言日期相符。
最初赖德尔称这颗将给地球人类带来厄运的行星是“X行星”,之后撒迦利亚-西琴撰写的《第12颗行星》一书中称这种地球碰撞假设性是存在的。西琴依据古代苏美尔人文字记录翻译写道一颗叫做尼比努的巨大行星是太阳系内第12颗行星,它拥有一个椭圆形轨道,每间隔3600年便漂泊至地球轨道附近。甚至他在文中指出人类最早是来源于尼比努行星,之后在飞行临近地球时在这里殖民化定居下来。
人类和语言学家称,西琴很可能译错了古代苏美尔人文字记录。当时的苏美尔人可能的确认为宇宙与行星有关,他们仅认为太阳系存在5颗星体,而不是12颗,而且他们并不认为人类从一个叫做尼比努的行星殖民至地球。
,天文学家指出像西琴描述的行星轨道与尼比努是不相符的,没有哪一颗星体可保持稳定轨道,每间隔3600年漂泊穿过太阳系内部,并在其它时间里与冥王星保持一定距离。像这样的星体会被很快地吸入或者排斥到太阳系之外。尽管如此,西琴的这本书还是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数百万册。
缺失的行星
世界末日预言中最大的缺失环节就是尼比努行星,由于在太阳系外部并未发现与尼比努相似的巨大流氓行星,一些阴谋论者认为这可能是一颗较小的彗星——“艾伦尼(Elenin)”。这颗小彗星将于2011年10月与地球擦肩而过,尽管如此,科学家称艾伦尼小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接近地球月球之间距离的100倍。
莫里森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事实上尼比努行星碰撞地球理论一直持续发生着变化。尼比努不再是苏美尔人的天神,或者2012年底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厄运行星。它已成为任何地球宇宙灾难的代名词。
今年初,关于艾伦尼的网络传言开始散布起来,今年2月份,这颗小彗星接近地球,并改变地球轴线3度,从而引发智利大地震,日本3月份大地震也与其有关。莫里森指出,地震的成因常忽视板块构造,这表明彗星对地球施加强烈的引力或者电磁作用。
当科学家指出艾伦尼彗星是一颗没有磁场、仅3英里直径的冰球体,且不会近距接近地球,以板块构造而不是彗星导致地震现象时,美国宇航局隐瞒关于艾伦尼彗星信息的谣言开始传播起来。
莫里森指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颗彗星难以察觉的性质在阴谋论者的利用工具,并成为他们提出理论的奥妙之处。对于信服彗星导致地震的人们而言,阴谋论者的理论指出艾伦尼根本不是一颗彗星,而是一颗超大质量、更危险的闯入星体。
阴谋论者开始猜测这颗彗星是“伪a装”的尼比努——一颗行星或者一颗庞大的褐矮星。事实上,艾伦尼是一颗教科书中典型的彗星,它拥有可见的“彗差(彗核)”,以及由蒸发冰水构成的较长彗尾。
如果它是一颗褐矮星,它就不会存在彗核或者彗尾,这是由于气体不可能从强烈引力作用下的星体下脱离。,如果它是一颗超大质量星体,且引力影响着行星轨道,尤其是火星和地球,但就目前来看它却并未对这些行星的轨道产生影响和变化。莫里森称,最终如果它是一颗褐矮星,则能通过之前各种天文勘测手段很容易地探测出来,其中包括近期的WISE红外观测任务,即使它位于太阳系外部区域。
从谎言中分辨真实信息
莫里森对天文学感兴趣或者担心地球即将发生碰撞的人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如果它是真实的!那么这些信息就会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发布,而不是仅仅发布在网站上。没有哪个人在YouTube视频中声称自己是科学家,或者是美国宇航局职员。但这里没有简单的方法从谎言中分辨出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