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灭绝生物罕见化石曝光 人类或将重蹈覆辙
这种被称为帕兰巨食人鱼的动物,生存于第三纪中新世的南美洲的亚马逊和巴拿马地区,蛇、鳄鱼等各种动物的数量都很多。但随着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这一区域被分割为两片盆地,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导致帕兰巨食人鱼灭绝的原因。
科学家对其现存的近亲黑色食人鱼进行了研究来了解大型食人鱼的撕咬力,黑色食人鱼体重仅有0.9千克,锋利的牙齿,其双颌的咬合力可达到72磅,为自身体重的35倍,可以瞬间从猎物身上撕下一块肉来。通过对黑色食人鱼和帕兰巨食人鱼的双颌的构造和尺寸进行对比,科学家测算出帕兰巨食人鱼的咬合力可达到279到1067磅,为自身体重的9倍到50倍之多。
考古学家在加拿大发现新种角龙化石,这种恐龙生活在7800万年前,是北美洲发现最古老的大型有角恐龙。研究人员将发现的恐龙新物种命名为Xenoceras foremostensis,它是一种食草恐龙,拥有从前额长出的长矛一样的尖角,头部后侧也具有大型的头盾,头盾上也长有尖角。
据悉,研究人员在发掘中发现一些7800万年前的骸骨化石,研究发现Xenoceras体长大约6米,重量超过2吨,这种新发现的恐龙可能是八千万年前体型最大的角龙。
在白垩纪晚期,这一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不会出现下雪或严寒天气。Xenoceras华丽突出的头盾揭示出,角龙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进化出复杂的头饰物,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装饰越来越精细复杂。
,Xenoceras属于尖角龙亚科,但科学家发现二者在进化早期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这两种恐龙后来的演化差别很大,Xenoceras的后代没有了长长的额头角。
[page]
考古学家在澳大利亚北领地区发现了一具有袋动物的骨骼化石,历史可追溯到250万年前,这只巨型有袋动物和之前发现的袋熊化石不同,体型接近大象,这项研究将提供早期人类活动与史前动物灭绝的重要线索。
考古学家将这个巨型袋熊骨骼化石命名为“雪莉”,发现的骨骼中具有肋骨、臀骨、脊椎骨和后腿骨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罕见的袋熊化石是迄今地球上最大的有袋动物,体重达到3吨。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区域发现任何冰河时期考古遗址都是非常罕见的,该地区的冰河时期物种化石非常少。这些骨骼化石可能有助于解决袋熊的神秘消失之谜,是自然消亡,还是人类捕猎导致灭绝。
日本科学家在熊本地区发现了一组疑似恐龙皮肤印迹,地质层距今约9800万年,这次发现的恐龙皮肤纹理更加清晰,或将是日本第二例恐龙皮肤化石。皮肤印迹的形成原理是,远古时代恐龙在潮湿土壤上留下的痕迹化石,精确程度约为2毫米。
[page]
据悉,这次发现的皮肤印迹化石,来自于一具18厘米长、11厘米宽的恐龙化石。科学家表示,这个印迹非常清晰,有可能是鸭嘴龙或离龙类的恐龙痕迹,不过,要清楚地推测出恐龙的具体种类有一定难度。
日本研究小组称,他们在九州大分县发现了一些浮游生物化石,大约为2.4亿年前的地层中,研究发现浮游动物化石中竟然混杂着宇宙尘埃,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太阳系微粒子的分布与起源。
宇宙尘埃被认为源自彗星或小行星,大概与太阳系一样古老。虽然每年约有3万吨宇宙尘埃降落到地球上,但90%在通过大气层的时候燃烧殆尽。即使能够到达地表,也很难保留下来。
[page]
浮游生物化石发现的地点是由大量海洋浮游生物堆积的燧石隆起而形成的一个岩石岛屿网代岛,该岛燧石在海底形成,堆积速度缓慢,研究人员推测其含有宇宙尘埃的密度较高。
研究小组适度粉碎化石,利用磁力甄别等方法,从这些有约2.4亿年历史的浮游生物化石中回收到260个直径0.2毫米以下的宇宙尘埃,经过精确的化学分析确认它们是由与陨石相近的物质形成,属于地球外来物质。
考古研究人员在南美乌拉圭发现了一些具有动物爬行痕迹的化石,经年代测定这些痕迹的年代可追溯到5.85亿年前,研究人员推测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或许可以追溯到距今5.85亿年前,或比之前预测的要早3000万年。
研究人员据此推断这种动物是一种类似蛞蝓的动物,拥有左右对称的身体,体长1厘米左右。这种动物在堆积物上留下了宽2毫米至3毫米的爬行痕迹。据悉,细菌等原核生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超过30亿年,此前科学家找到的证据显示,最古老动物生活在距今5.55亿年前。
[page]
亚伯达大学的一位古生物学家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整理蜥蜴骨骼化石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蛇类骨头化石。科学家们称,确定它是一条蛇的依据并非是无腿的长长身体,而是它的头骨。
蜥蜴拥有僵硬的头骨,与剩下的骨骼牢固连接。蛇类经常需要吞下比它们头部还要大的食物,它们的头骨构造是不同的。论文的首席作者Michael Caldell称“蛇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古老和复杂。蛇的头骨整体是许多小而松散的骨骼构成,最坚硬的部分用于保护大脑,当蛇进食时,每一块骨头都会滑向侧面。”
在2003年,Caldell和一位学生正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检查一些蜥蜴化石时,他看到了那种头骨结构。他称“当我拿出样本并且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我意识到这并非一只蜥蜴而是一条蛇,这个样本被识别错了。”
这些化石的历史约有1.7亿年历史,比之前任何已知的蛇类都要古老的多。Caldell称,由于它们呈现出如此清晰的蛇类特征,必然存在更加古老的蛇类。那就意味着蛇类是进化史最长的幸存者之一。
仅仅依靠部分头骨和脊椎碎片无法对这种蛇了解太多,它们不足一米长,而且有着与现代蟒蛇类似的牙齿,这就意味着它们有着类似的进食策略。由于之前最古老的已知蛇类有着退化的后腿,Caldell猜测他重新发现的蛇类拥有四条腿。
[page]
Caldell声称“我确定这些家伙是四条腿的。如果1亿年以前的蛇类仍然拥有后肢,那么再前推7千万年,我认为它们必然拥有四肢。虽然现在我无法证实这一点,我正在寻找它们,四足蛇类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英国伦敦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称,现已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壁虎化石,其部分身体永远完好地保存着,十分逼真地被包裹在1亿年前的琥珀之中。
1亿年前琥珀中惊现最古老的壁虎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琥珀具有不同寻常的防腐保存能力,使得琥珀中壁虎的爪子仍清晰可见其微型“足部薄层”,或者粘性脚趾刚毛。全球范围内的研究项目曾试着模拟壁虎这种奇特的粘性特征,成功率很低。或许在9700万-11000万年前的低白垩纪时期,壁虎的尸体早已成为热带雨林中小型恐龙或其他掠食动物的可口美味。据称,这块琥珀化石是在缅甸境内发现的。
[page]
这项至少将之前最古老壁虎化石的历史向前追溯了4000万年,进一步揭示了远古壁虎的进化历程,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它们在白垩纪时期如何与恐龙共同生活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资深教授乔治-波奈尔是目前世界上琥珀中远古植物、昆虫生命体研究的一流专家,他称,由于壁虎具有不同寻常的特征,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爱好,目前对于这项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青睐。
基于对该壁虎化石脚趾垫的足部薄层分析,这只壁虎很可能是一只体型不大的幼年壁虎,相对成年该远古壁虎物种而言,成年体可达到1英尺长度。尽管数百万年前的远古壁虎物种体型要比现代壁虎大一些,当前发现的琥珀中远古壁虎的体长却不足1英寸长,在它死亡时,很可能是被掠食者吃了或攻击,致使部分尸体残骸保存在琥珀之中。
科学家曾在加拿大发现了7000万到8500万年前的恐龙琥珀化石,其中包含了十分清晰的羽毛。科学家认为,这具恐龙化石处于有翼恐龙到早起鸟类之间的进化阶段!
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具恐龙化石身上的羽毛进化的非常好,其可能诞生于非鸟恐龙灭绝之前。
由于琥珀对化石的良好保护,科学家甚至能辨认出恐龙的羽毛是否是彩色的,琥珀中的色素细胞非常完整。研究发现,恐龙羽毛存在一个渐变的颜色体系从深色到斑驳,逐渐变成透明的。这些现象无法直接证明这些羽毛是属于可飞行恐龙还是非鸟恐龙,但从羽毛本身而言,它们的进化程度甚至可以与一些现代鸟类相媲美。
英达尔托斯熊生活于1000万-450万年前,分布于法国、西班牙和土耳其境内。随着时间的流逝,英达尔托斯熊已经灭绝了。而考古人员发现的远古熊的阴茎化石提供了灭绝熊物种是如何生活和交配的证据。
与多数熊和哺乳动物一样,这种远古熊长有阴茎骨,阴茎骨在化石记录里非常罕见,不仅因为它们只存在于雄性个体,还因为其长度易被误认为肋骨。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胡安·艾贝拉(Juan Abella)非常幸运,他在一个远古哺乳动物化石考古遗址发现了5个阴茎骨化石。当他将阴茎骨化石和现今8个活着的熊类动物的阴茎进行3D扫描对比分析后,惊讶的发现英达尔托斯熊具有迄今发现最长的熊类阴茎骨,英达尔托斯熊阴茎骨的平均长度为23.3厘米,相比之下,北极熊阴茎骨平均长度只有16.8厘米。
“我们并未预料到英达尔托斯熊的阴茎如此硕大,它比现今任何熊类动物,包括科迪亚克棕熊和北极熊的阴茎都要大。” 西班牙马德里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艾贝拉这样说道。
,艾贝拉猜测超长的阴茎骨意味着,与其它哺乳动物相比,英达尔托斯熊拥有较长的交配时间,但交配的次数可能相对更少,这是因为较长的阴茎骨有助于它们的阴茎变得更硬,在交配过程中保持雌性的子宫处于张开状态。
这项研究表明,较长的阴茎骨似乎能够提高繁殖活力,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将精液输送到雌性的生殖系统里,这意味着较长的阴茎骨能生育更多的后代。
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的脊椎古生物学家布莱恩·舒伯特(Blaine Schubert)表示,科学家很少研究阴茎骨,舒伯特主要从事史前熊的研究工作,事实上,这是研究阴茎骨以辨别化石物种的行为。大多数阴茎骨研究只限于与活体生物之间的解剖学对比,舒伯特说道。他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这项研究另辟蹊径”,舒伯特说道。它不仅提供了远古熊类动物阴茎物特征的细节描述,还与现代熊进行了对比,还利用化石研究古代熊的行为特征。科学家可通过阴茎骨化石洞悉远古时期早已灭绝的熊类生物的生活和交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