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提要:
但凡提到焚书,最著名莫过于秦始皇,千古焚书之罪名都系于始皇一身,其实焚书并非秦始皇首创,也绝非秦始皇一例,殆在春秋之后,其实各国都出现过焚书行为。
中国焚书探源漫谈
陈伟元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焚书,从历史记载的秦朝开始,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焚书现象,殆至明清尤以为甚。但凡提到焚书,最著名莫过于秦始皇,千古焚书之罪名都系于始皇一身,其实焚书并非秦始皇首创,也绝非秦始皇一例,殆在春秋之后,其实各国都出现过焚书行为。
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是为了统一后的帝国安全统治的需要,统一思想,虽然秦朝短暂统治,中国几千的封建统治表明,作为统一帝国的稳定的重要因素,思想的统一也是中国多年来保持稳定统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不仅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控制,而且从思想文化和舆论导向等各方面,加强控制,正如我们现在的新闻审查,只是国家的一种统治有效辅助的办法。
公元前213年《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李斯列传》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其实从历史记载来看,焚书其实是两种思想的斗争,一是以博士齐人淳于越为代表的儒家提倡封建宗法制;而以李斯为代表法家的提倡集权制。李斯从有利于维护统一帝国的角度阐述了私学儒术和游学的对帝国和帝国法令执行的危害,建议秦始皇焚书,可见当时的焚书为了帝国稳定统治,统一思想,控制言论和舆论的需要,也开创了中国文化专制的先河,继而发展至明清时的文字狱,姑且不论其文化厉害,只从维护封建集权统治的角度来说,也确实起到了别黑白而定一尊的作用。
来看看焚书的具体内容1。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也就是除了秦国的历史书,其他的历史书也包括儒家学者言必称三代的夏商周等历史书统统烧掉,这也造成中国历史在先秦年代特别春秋战国时期年代错乱的重要历史原因;其是秦始皇焚烧各国历史书的原因,不仅是怕被儒者以三代之论非议当时,其实也是因为各国历史书对秦国历代的评价,为了统一历史言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