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与诸将商议北伐灭元、统一全国的方案。此时盘踞在长江中下游的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武装集团已经被朱元璋消灭,除了四川和云南以外,整个南方都已经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
元末武装势力图
江南地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唐宋之后逐渐形成了“北方统治南方,南方供养北方”的局面。朱元璋控制了江南地区,就控制了全国的粮食和赋税来源,握掌握了国家的命脉。
此时中国北方表面上由元朝政府统治,但作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黄金家族”早已失去了昔日荣光,元朝军事将领内部斗争激化,宫廷政变连续爆发。
元顺帝(1320年-1370年)
元朝一位皇帝,在位35年。
当年天下无敌的蒙古骑兵战斗力严重下降,仅能控制元大都(今北京)周边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陷入军阀割据和地方武装混战,这给朱元璋北伐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以我百战之精兵攻击元朝疲惫之士兵,直捣元大都,必胜无疑,首都攻下之后,再以破竹之势分兵扫荡,其余城池皆可不战而下”。
但朱元璋认为直接进攻元大都风险很高,因为这是元朝经营了百年的都城,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如果孤军深入,一时攻打不下来,后方粮饷接济不上,元朝的援军从四面八方赶到,很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元大都平面图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他拥有极高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此时他心中的一个顾虑影响着北伐的决策,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历朝历代北伐的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这次北伐能不能成功?朱元璋心里没底,他害怕重蹈历史的覆辙。
从战争地域分布和王朝统一空间取向两方面看朱元璋的顾虑。
从先秦到明末,中国共发生了6000多次战争,战争的数量按照时间的推进和地域分布如下图
历代战争地域分布图
数据来源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二》。(空白地区没有统计数据)
红色越深代表战争次数越多,随着时间的推进,南方红色区域越来越多,在元明时期,南方的战争数量超过了北方。
历代王朝战争的空间取向
数据来源姚晓瑞《中国古代王朝战争的地缘模式探讨》
中国历史上只有明朝是由南向北统一全国,而从朱元璋的角度看,历史上所有的北伐都失败了。所以北伐灭元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具体方案分三步走
第一步北上取山东,撤掉元大都的屏障。
第二步回师下河南,剪断元朝羽翼,进踞潼关。
第三步围攻大都,元朝势孤援绝,可不战而取。
明军北伐路线图
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元朝的分散力量,各个击破,战线没有拉得太长,后方的补给能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先利于不败之地,再全力求胜。
在北伐将领选择上,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用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两位都是百战名将,经验丰富而又各有特点。
徐达用兵谨慎持重,不打无把握之仗,军纪严明,他是朱元璋小时候的玩伴,现在的心腹重臣,朱元璋用徐达统帅全军靠得住,能放心。
朱元璋与徐达对弈图
常遇春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战功无数,被称为“军中第一猛将”,但有时会不听指挥,缺少大局观,刚猛有余,谋略不足。
常遇春(1330年-1369年)
这一刚一柔的将帅组合保证了北伐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强大的战斗力,朱元璋这样安排就是求一个“稳”字。
战事的发展正如朱元璋所料,25万北伐大军兵锋所指,元朝军队望风而逃,仅用了8个月时间,朱元璋的军队就占领了元大都,把元朝王室赶回了蒙古草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北伐成功统一全国。
就在这一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明朝疆域图
我们通过疆域面积,人口数量和统治时间三维模型来看唐朝、北宋、元朝和明朝的情况。
明朝除了在疆域面积上少于元朝,其余数据均超过之前各朝代,是中国承上启下的重要朝代。
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底有多难?他创造了中国历史的两个记录。
1. 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第一次由南向北统一全国。
2. 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开国皇帝。
第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关于第二点,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出身可归纳为为四大类
1. 王室宗亲--秦始皇嬴政。
2. 朝廷重臣--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
3. 民族领袖--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4. 社会底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孟森《明史讲义》
刘邦的社会地位比朱元璋还要高一些,他是秦朝的一个亭长,算是基层公务员。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朱元璋是贫寒农家出身,早年父母双亡,后来以和尚的身份游历四方,公元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加入义军领袖郭子兴的部队,此时他除了身材高大,体格强壮之外一无所有。
朱元璋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皇位的?
他崛起之路的背后有哪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