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霍去病谁才是最大功臣 功劳pk

卫青、霍去病,这对舅舅外甥号称汉朝帝国双臂。

很多人都认为卫青七击匈奴,杀匈奴五万多人,霍去病六击匈奴(其中两次随卫青出征,自己为将四次)杀匈奴11万人,霍去病军功比卫青大的多。效率比卫青高的多。甚至有人认为卫青勇不如李广,功不如霍去病,嘲笑卫青作战大量缴获匈奴畜群,物质.认为卫青战功不值一提.所以有的小说家写汉武打匈奴只谈李广,霍去病,根本不谈卫青。

下面3d字谜网我想对卫青霍去病战功谈一点看法

卫青与霍去病同为不世出的一代名将。他们两的战术方法都是深入敌境,出奇制胜,远程奔袭,迂回包围的闪电战。卫青为此种战法的开创者。霍去病将之发扬光大。但我认为两人作战方法细节上略有区别。从战争的结果对全局的影响来看,卫青比霍去病高出一头。

汉匈战争是持久战,战马是很重要的一环。当时一匹战马值30万贯钱。战争开始时匈奴的战马品种比汉朝的好,匈奴士兵比汉朝士兵更善马战,汉朝士兵对匈奴境内的环境不了解.汉军几十年来形成了害怕匈奴,认为匈奴骑兵不可战胜的心理.以上这些就是卫青一击匈奴的背景.

战争双方也拼物质基础,汉的物质基础是粮食,战马,钱等。匈奴的物质基础是牛马羊,水草丰美的草原。牛马羊,水草丰美的草原,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础。

卫青打仗,并不重在杀人多少,而是重在实现战略目标,重在给敌人经济以重大打击,并重在获取敌人物资,以战养战,使敌人失去生存的基础。从而打败敌人。

这一特点从河南战役卫青战楼帆王,白羊王,杀5000余人,获牛马羊百万头,收河南地可看出。漠南战役,更说明了这点,卫青战右贤王,俘男女15000人,获牛马羊千百万头,完全击跨了右贤王。这两次战役虽然杀人不多,但却从生存基础上完全摧毁了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占领了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对匈奴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使该三部只剩下等待饿死的人,只能各奔东西,自找生路。以后数十年不见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对汉朝侵略。

卫青的这种战略思想,还可从卫青采取的春天烧匈奴草原,饿死匈奴牛马羊的战术中看出来。该战术也为后人所称道。

卫青早期六击匈奴,汉军并没有因为缺少马匹而不能战匈奴,由于获得了匈奴优良的种马,马的品质越来越好,骑兵的速度越来越快。汉军骑兵越来越强大。这与卫青夺敌人战马,夺敌人物资以战养战是分不开的。至于牛羊也是可以变钱的物资。对汉朝经济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史记中牧羊人卜式将自己几年来放养的几千只羊变现30万贯钱,捐献给军队打匈奴就是例子。

卫青以战养战的方法,及汉武帝的养马政策,终于达到了逐渐改进汉朝的军马品质,培养出汉朝最优秀的骑兵的目的。俘虏来的匈奴兵教会了汉朝兵匈奴的骑兵战术,成了汉军打匈奴的向导。使汉军骑兵成为比匈奴大单于卫队更为强大的骑兵。为最终打败匈奴奠定了基础。汉武帝和卫青对培养强大的汉军骑兵功不可抹。

卫青的河南战役,漠南战役及丰厚的缴获沉重的打击了匈奴,并使汉朝从战争中获得一定收益。这才是汉武帝封其为大将军,一门四侯的真正原因。

此后五击,六击匈奴都是与伊稚鞋作战,共杀敌19000多人,但没有到达伊稚鞋的放牧地,没有缴获。并失去赵信和苏建部。

卫青的漠北战役,伊稚鞋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将部族和牛马羊远迁到北方,只留下精兵在沙漠以北与卫青决战,因而此战卫青没有缴获,占领了赵信城,城中只有粮食,和干草。因为要跨越沙漠不可能带走粮食,只能补充自己,多余的放火烧掉。

这次战争中卫青创新的采取了武钢战车结环为阵防守,骑兵进攻的车守骑攻的新战术,和分兵合围战术.克服了汉军刚刚穿越沙漠,兵疲马乏,骑兵人数少于伊稚鞋以逸待劳精锐主力部队的缺点,击溃了伊稚鞋以逸待劳精锐主力部队.,由于李广赵食其部没有按时到达,分兵合围的计划没有实现,卫青只杀了伊稚鞋单于卫队19000多人,战果比卫青期望的差的太远了。我大胆猜测如果李广赵食其部按时到达,此战很可能将伊稚鞋单于卫队精兵完全歼灭,伊稚鞋死亡,造成匈奴内乱,分裂。汉宣帝时期的南匈奴归降,可能在汉武帝时就会发生。

后人评价此战时,多为李广赵食其部被分兵走东道而喊冤,认为是卫青夺功,故意让李广赵食其部绕道。但我认为此战更冤枉的其实是卫青。因为,此战卫青和伊稚鞋是遭遇战.卫青所率领的汉军是霍去病挑剩下的,且刚刚穿越沙漠,兵疲马乏.而伊稚鞋所率领的是匈奴最精锐的单于卫队,并且以逸待劳.卫青本来就处于劣势.由于李广赵食其部没有按时到达,又使卫青与伊稚鞋交战时,骑兵人数上少于伊稚鞋单于卫队精兵,不利再加上不利,卫青此战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生死之险.以惨胜结束战斗.我想,战斗中卫青一定焦急万分,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李广赵食其部的到来.由于分兵合围的计划没有实现,此战使卫青失去了全歼伊稚鞋单于卫队,杀死伊稚鞋单于,名垂千秋的机会.此战如果不是卫青用车守骑攻的新战术,卫青有可能战败,身败名裂。

卫青的漠北战役尽管只杀了19000多人,但却全部是单于卫队精兵,没有一个老弱者。使匈奴单于的统治基础受到了沉重打击。使其相当长的一端时间里,自顾不及,不可能再与汉军作战。(匈奴是部落联盟制,大单于的精锐部队是其统治其他部落的基础。如果大单于的精锐部队弱了,其他部落王就可能取代大单于而自己当大单于。)

卫青漠北战役的意义实际上重于霍去病的封狼居婿。这也是史记将该场战争详写的原因。

卫青在漠北战役中采取的武钢战车结环为阵防守,骑兵进攻的车守骑攻的战术,和分兵合围的战术充分展示了其伟大的军事家,统帅的能力.并为后世军事家所效法.例如唐朝大军事家李靖征讨土谷浑军就采用卫青分兵合围的战术。李靖顺利的实现了分兵合围的目标。在积石山大败土谷浑军,杀死土谷浑伏允可汗,将土谷浑国土收归唐朝。南北朝刘裕北伐时对付南燕剽悍的骑兵也曾效法卫青战车结环为阵防守,骑兵进攻的车守骑攻的战术,抵御骑兵的冲击.

霍去病继承和发扬光大了卫青深入敌境,出奇制胜,远程奔袭,迂回包围的闪电战的特征,并将这一特征进一步发扬光大。但他的打仗方法细节与卫青的不完全相同.

霍去病为将攻打匈奴时汉匈交战双方的情况已和卫青一击匈奴时的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汉军已完全不害怕对匈奴人作战,反而经过几次交战,匈奴人有了恐惧汉军的心理.从卫青六击匈奴后,伊稚鞋单于主动放弃漠南,将王庭撤到漠北这一举动就可看出种变化.由于汉武帝卫青的多年培育,汉军.骑兵的机动性,灵活性和速度已经可以和匈奴精锐主力相媲美.经过多次实战,汉军熟悉了匈奴的骑兵战术,汉军中更有大量的熟悉匈奴环境的匈奴人.汉军骑兵的整体素质也超过了匈奴骑兵.

霍去病在战争中,不要敌人物资和缴获,重在杀伤敌人头目和有生力量。自己军队的军需取之于敌,不等后方供应。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部队的机动性,速度,灵活性。保证抓到敌人更多头目,杀伤更多的敌人。将骑兵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霍去病的这种战术类似于以后的成吉斯汗的东征部队速不台,者别的万人队的打法。速不台,者别的万人队的辉煌战果为世界瞩目。

从霍去病两次河西战役,此后的漠北战役就可看出霍去病作战与卫青不同处的明显特点。

河西走廊为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是浑斜王,休屠王的放牧地。霍去病两次河西战役扫荡了五个匈奴小部落国,杀匈奴近四万人,却没有缴获。漠北战役霍去病杀到了匈奴王庭,和左贤王的放牧地,杀七万人,也没有缴获。

霍去病打仗的优点是明显的,即从肉体上,人数上彻底的消灭敌人,由于匈奴人数不多,有效的缩短了汉匈战争进程。其霍霍战功永远为后人所怀念。

但霍去病的战术也易造成汉军的马匹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至于以后没有马匹再作战的问题。以及没有战争收获来补充战争损失的问题。不利于持久对匈奴作战。事实上自卫青六击匈奴后,霍去病两次河西战役,卫霍漠北战役均无缴获,此后造成汉朝近十年因为没有战马,不能对匈奴作战。

毫无疑问, 卫青,霍去病都是伟大的军事统帅。不能简单的认为卫青不如霍去病,或者霍去病不如卫青。但可以肯定的说,卫青前期六击匈奴采取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汉朝彻底击败匈奴使漠南无王庭的基础。

本人猜测,如果汉朝前四次击匈奴采取的是霍去病的战法,可能的战争结果有两个

1. 霍去病对匈奴的杀伤人数比卫青大的多,但可能 因为没有战马,汉朝无法五,六,七,八,九击匈奴。由于匈奴的强大,不可能几击就打败,汉朝可能得不到漠南无王庭的战果。

2. 战争初期 由于 匈奴的战马品种比汉朝的更好,匈奴士兵比汉朝士兵更善马战,汉朝士兵对匈奴境内的一切环境不了解,霍去病的骑兵对匈奴的骑兵处于劣势中,霍去病没有了对匈奴骑兵机动,快速,灵活 的优势,获得的战果可能还远不如卫青,甚至战败。

霍去病的立功受封,以及卫青的受冷落,影响了汉武帝后期将士的打法,他们大多数学霍去病的打法,不要匈奴的缴获,以至于汉军战马少,成了一个长期的问题。只好靠自己鼓励人民饲养。

战争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经济利益的争夺。 从现代战争看,交战的双方更注重以战养战,获取战争收益。彻底打跨敌人的物资基础,生存基础,从而战胜敌人。而不将重点放在消灭敌人的生命上。这到和卫青的战法比较相近。

综上所诉,卫青霍去病同为不世出的一代名将。 后人多歌颂霍去病,少谈卫青,一者是因为霍去病英年早逝,而卫青则贵为人臣顶峰,平安而终。为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爱国豪情壮志。也为卫青标准的外戚身份,和尚公主的身份。霍去病毕竟隔了一层。三者是因为写颂词者多为文人,不懂军事,他们只简单的比较霍去病,卫青的杀伤数,忽略卫青的缴获对战争全局的影响,甚至借此嘲笑卫青.

后人评价卫青多与汉武帝连在一起,把他们都归划为统治阶级。对汉武帝评价高,对卫青评价也高,对汉武帝评价低,对卫青评价也低。霍去病则基本不受影响。卫青受外戚身份和尚公主的身份的坏的影响实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