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生的英雄,他们只是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英雄的名字记在心里,英雄的精神熠熠生辉
这些日子,不管居家隔离,还是复工复产,人们一直牵挂着武汉、湖北的疫情。不计其数的网络视频记录着战疫的种种细节,英雄的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有一则36秒长的视频很火,天津援鄂医疗队即将乘坐大巴赶赴机场、离开武汉,不知谁先发现喊了第一声,片刻间周边居民楼几乎每一户阳台,都站着挥动双手的人们,送别声此起彼伏“谢谢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 “再见!”这则自发的“阳台送行”视频,点赞最多的一条留言是“感动到泪流满面!”
近两个月的鏖战,各地援鄂的医疗队员们与这座城市结下生死之谊。“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这是人们对英雄的真情告白。
随着疫情显著缓解,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返乡。傍晚,武汉各大楼亮起灯光和标语;宾馆、机场,人们有组织地或自发地为英雄们送行;警车开道,摩托车队护送,队员乘坐的大巴路过,交警一字排开、齐刷刷列队敬礼。
各地也纷纷用高规格礼遇,热情迎接抗疫英雄们回家。河北、安徽为援鄂医疗队包机举行“过水门”礼,欢迎英雄归来;上海包机上,乘务长哽咽播报幸得有你,山川无恙!医疗队员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各地迎接英雄的画面混剪,在海内外视频平台上引起热播,世界各地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我听不懂中文,我想哭,真是英雄的行为。” “祝贺你们!你们的榜样给了我们希望!向中国致敬!”
人类需要英雄,过去需要,今天需要;武汉需要,世界需要。
这次战疫中,抗美援朝老兵张兆堂和医护人员的故事,也鼓舞了很多人。两周前,83岁的张兆堂和老伴一起,从火神山医院康复出院。住院期间,老人一直把立功证书和军旅生涯的照片、证卡贴身携带。
17岁参军赴朝参战,后转业成为一名公安干警,加入过抢险队,担任过巡堤员,这些物件记录着老人为国家、为武汉作出的贡献。病情好转后,他跟年轻医护人员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相互打气。
出院这天,医疗队员们以军人特有的方式,“批准”老兵张兆堂出院“您年轻的时候是英雄,今天您又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今天,火神山医院正式批准您出院,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敬礼!” 张兆堂老人精神地回个军礼,“你们是最好的,作风也好,干劲也足,救了我家两个人的命,打了胜仗,这是你们的功劳啊!”
30多天前住进医院后,张兆堂老两口病情多次反复,经医护人员努力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直到出院也没有见过医护人员清晰面容的张兆堂,把医护人员的名字记在一张药品说明书背面“你们的名字我都存了档,要永远记得你们!”
年轻医护人员稚气未脱的斯文面庞,看不出英雄气概,他们和17岁时的张兆堂一样,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英雄的名字记在心里,英雄的精神熠熠生辉。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4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