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不是汽车的未来

现在的电动车,不管啥品牌以后全是被淘汰的玩意,听了不高兴是吧?别急,咱们捋一捋电动车是不是新能源车的未来?明显不是,目前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共识就是电动车代表着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和形态。整个社会也认为电动车更加的环保节能,没有污染排放,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能很好的缓解城市的污染压力。电动车只是转移了污染而不是没有污染。根据我国国情,电力目前还是以火电为主,如果将来用电负荷增加,必然会造成额外的环境污染。
,有人认为电动车是先进的高科技,其实也不是,电动机作为汽车动力的来源是早于内燃机的,1884年伦敦工程师托马斯帕克就设计了第一辆可投入量产的电动车,用的是自己制造的大容量可充电电池,那么这个充电电池就是接下来问题的关键,汽车的本质属性就是工具,作为工具满足方便快捷才是主要的条件,电动车储能方式和补能效率比不了燃油车,根本问题就是在电池。从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普兰特发明出第一块铅酸电池到现在,这100多年的时间,电池技术可以说是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而在1980年第一块锂电池被发明出来以后,就已经接近了传统化学电池性能的极限了。
十多年前,智能手机还不是主流,一块1000毫安时电量电池可以给手机使用三到四天,而现在一块4000毫安时电量的手机对很多人来说一天都用不到。其实相对于十多年前,电子产品的发展可以说突飞猛进,可是电池技术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摩尔定律的指数增长也代表了电池技术飞速的发展,更大的屏幕、更高的分辨率、更强的CPU,更多的黑科技加持使得电子设备的电池不堪重负。而目前对于电池技术的改进也主要是在电极材料上做改变,不管是石墨烯电池、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本质上还是锂电池,就包括以后推出的钠电池也是一样的,虽然在充电速度、充放效率上有所改进,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微乎其微。只要电池技术没有本质上的改变,那么人类就无法跨过电池技术的瓶颈。
目前来说,各家电动车解决电量焦虑的办法只有两种,一种是提高充电效率,第二就是增加电池体积,也就是意味着增加整车重量。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够解决现在这种尴尬的现状呢?氢能源汽车了解一下,宇宙中超过75%的元素都是氢元素,氢的能量密度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三倍以上,更关键的是氢能源使用过程中,氢能源是基本零污染的,而且续航能力又持久,满气的情况下,行驶数百公里也不在话下。2014年丰田就突破了燃料电池技术,量产了续航500公里、三分钟充满氢气的民用新能源汽车丰田Mirai。而之后本田、现代、奔驰、宝马等车企也相继研发氢能源汽车并进行量产。
那么按照常理的发展,如此高效清洁的能源方式,早就应该把电动车这种落后的技术丢进历史垃圾堆里了吧?但时至今日,除了日本、北美有极少数的人在使用新能源汽车之外,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技术的实际运用,这是为何?其实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成本一个字贵。氢能源属于燃料电池,在催化过程中需要使用电能,存在能量损耗,甚至需要使用额外的催化剂,并且储存与运输成本也不便宜,需要把氢能压缩到液态运输期间泄漏损耗约在10%左右。
相比电网传输电能,氢能运输成本更大。第二就是储存难度,加氢站储存氢气需要790个大气压,而建造一所200公斤的加氢站需要一千万的投入,除了成本昂贵之外,技术上也存在一定难度。第三就是安全性,氢气是极度活泼的化学物质,是爆炸范围最宽的气体没有之一。所以这就是早期氢能源汽车一度被禁止停放在封闭地下停车场内的原因,归根结底因为氢气十分活泼的特性,导致氢气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更为严苛的环境。
所以这就为氢能源汽车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门槛,那么第四就是这个门槛咱们没有。在外国车企已经能够研发、量产、售卖氢能源汽车的情况下,我国的氢能源乘用车几乎都还处在PPT的阶段。说起来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不过别慌,虽然咱们没有,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我们拥有带节奏的能力。大力发展电动车,你外国车企想分杯羹那你就必须要跟我们一起玩电动车。其实选择发展电动车可以说是一个无奈之下的过度选择,我们又不想被能源卡脖子,为了响应联合国节能环保的号召,才不得已暂时选了电动车这条路,电动车这条路绝对不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归属,即便氢能源汽车现阶段我们没有,也不代表没有在布局,一旦技术条件成熟,并且把整套产业链的成本降低到可控范围,那么电动车这种过时的古董一定会被丢进历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