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旱情

    水利部针对长江流域旱情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水利部11日发布旱情通报称,长江流域旱情快速发展,水利部针对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省市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7米至5.7米,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
旱情通报称,长江流域旱情快速发展,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967万亩,有83万人因旱供水受到影响。目前,长江流域大中型灌区水源可得到有效保障,部分灌区末端区域和“望天田”受旱较重;部分以小型水库或山泉水、溪流水作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缺水,群众供水受到一定影响,一些群众需要拉水送水保障生活用水。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要求,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落实各地抗旱预案和兜底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大牲畜饮水和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旱情通报称,水利部密切关注长江流域雨情、水情、旱情,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向相关省市水利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提早采取抗旱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组织编制长江流域应急水量调度方案,针对重点旱区逐流域提出调度措施,并提前谋划三峡、丹江口等51座主要水库调度,为抗旱储备水源。受旱省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力做好抗旱保饮水保灌溉工作。
长江航道全线水位与往年同期相比,平均偏低4.1米
受长江流域降雨量偏少和上游来水量锐减的影响,进入主汛期后长江水位持续退落,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8月9日,记者从长江航道局获悉,长江航道全线水位与往年同期相比,平均偏低4.1米,特别是汉口出现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黄石、九江、芜湖等地水位均达到历史同期最低。面对长江高温酷暑和历史性特枯水位的严竣形势,长江航道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长江航道安全畅通。
       据悉,今年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走低,进入8月水位快速陡降,长江干线流量仅占同期的5成(偏少约47%)。其中,长江航道中下游黄石水道水位5.74米,为2010年以来同期历史最低水位。九江水道8月5日水位是自198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比2001年历史同期最低值还要低1.3米,并持续下退。芜湖江心洲水道水位是37年(1986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8月8日3.32米比2001年历史同期次低水位还要低0.55米。
面对汛期历史性低水位的严竣形势,长江航道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克服特殊水文年影响,战高温,冒酷暑,优服务,保畅通,加大航道探测和观测力度,及时开展航道演变分析预测,强化现场航标调整。截至目前,长江航道未出现航道搁浅、碍航情况,切实保证了长江汛期枯水位下航道安全畅通。
根据长江航道局预测,未来一周, 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高温干旱仍将持续,长江中下游水位将继续下降约0.5-1.0米,长江航道战枯水保畅通形势将更加严竣。
     鄱阳湖最早进入枯水期
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8月6日2时,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2022年成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
6月23日,鄱阳湖星子站出现年最高水位19.43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高2.81米;鄱阳湖出峰后,受持续高温少雨和长江来水偏少共同影响,鄱阳湖水位快速下降,7月9日开始水位由偏高转为偏低。自6月23日以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44天内下降7.44米,日均退幅0.17米,日最大退幅0.31米(8月4日);8月6日2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较原最早出现年份(2006年8月22日)提前16天,较1951-2002平均出现时间提前100天,较2003-2021平均出现时间提前69天。
洞庭湖出口城陵矶(七里山)站水位跌破25米
据湖南省水利厅, 8 月 2 日 6 时 , 洞庭湖出口城陵矶(七里山)站水位 24.99 米 , 跌破 25.00 米 , 低于 8 月 2 日历年同期平均水位 5.29 米 , 且呈继续下降趋势 。截至8月2日, 洞庭湖水面面积 已 缩减为 1 000 平方公里。 洲滩过早裸露 , 部分河段断流,其中 藕池河西支自7月10日以来一直处于断流状态 。
今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2 日 , 长江流域降水量 116.5 毫米 , 较 30 年同期均值偏少 34% , 导致宜昌站来水量 487.61 亿立方米、长江“四口”分流入湖水量 53.91 亿立方米 , 分别较历年同期偏少 38.2% 、 64.4% 。 与此,湘资沅澧“四水”入湖水量 162.35 亿立方米 , 较历年同期偏少 34.9% 。 洞庭湖总计来水量 216.26 亿立方米 , 较历年同期偏少 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