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

        9月14日,“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研究所所长全缺考,一个都不来
        据猛犸新闻报道,2022年度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报名比例达到68:1,对于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来说,近几年招聘岗位不减反增却少有考公人问津,岗位也总是空缺。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张晓刚所长坦言 “内地所招得多,更没人往我们这来”,面对这样的现状,敦煌研究院也无可奈何。他还透露,今年本来有五六个人报名,都是来自不错的大学,但全部缺考,一个都没去。
        据敦煌研究院官方网站简介,敦煌研究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院本部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莫高窟,分院位于兰州市城关区。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截至2021年6月,全院职工总数为1507人。已发展成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遗址博物馆、敦煌学研究实体、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门槛高应聘人员须是双一流和八大美院硕士研究生
        据悉,作为考古工作,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对应聘人员要求也是非常的高,必须是“双一流”和八大美院的硕士研究生才能参与应聘。
        检索敦煌研究院官方网站,敦煌研究院于8月10日发布2022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公告。公告显示,该院计划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名(工作地点敦煌市莫高窟),并对应聘人员条件列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岗位所需学历方面,学历层次为硕士研究生。院校范围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八大美院。
        为西部城市一般事业单位待遇和发达地区比有差距
        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摆在敦煌文物保护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2020年5月,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接受媒体采访。北青报问道“虽然敦煌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它并不能被称为大城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经济也不发达,所以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吸引或者留住人才的?”
        苏伯民表示说到这个问题,大家可能都觉得是待遇好,但其实不然,敦煌研究院的待遇就是西部城市一般事业单位的待遇,和发达地区相比可能还有差距。
        2021年3月,苏伯民接受采访时说道“以前是80后,现在90后甚至00后的一些年轻人,有一部分名校毕业的学生愿意到我们这里来。还是有学生因为待遇、地域等等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愿意选择到条件更好的发达地区去工作。今年我们也准备出台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比如说提高待遇,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来到院里工作。我们国家是个遗产大国,做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高水平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话,自然我们国家文物保护技术的水平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网友要求高条件差 没人愿意去很正常
        不过,很多网友表示,考古文博专业要求也很高,再加上敦煌那边本身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人愿意过去也是很正常的。
        媒体评论让留下不是“奉献”,才能招得来人才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编制岗位招不到人,既是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考古等对口专业,本就是大学里的冷门专业,再加上敦煌地处大西北,交通生活多有不便,毕业生们自然入职的热情度不高。
        具体招聘细则来看,对应聘人员要求的条件也较高,只有“双一流”和八大美院的硕士研究生才能参与应聘。而“双一流”和八大美院的硕士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中已经很具竞争力,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情怀和抱负,估计他们中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去往大城市打拼。
        考古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事业。可以暂时招不到人,不能后继无人。要打破“招不到人”的问题,就需要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先理清为什么人才不愿来、为什么人才留不下的问题。弄清楚是待遇问题,还是成长空间问题,亦或是生活配套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让留下不是“奉献”,让情怀不是负担,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才能招得来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