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士,愿意去乡村就业吗?老家河南巩义的姚栋嘉当年就面临这个选择。后来他不仅去了,而且带着七位博士组团下沉到村里,放弃大院名所高薪工作和京沪优渥生活,开始了裹着12斤棉花被睡大通铺、开荒自己种菜的创业生涯。7年后的今天,姚栋嘉任职董事长的这家公司拥有16位博士、百余位硕士。这个聚集尖端人才的公司做的事情也不简单,不仅把产品卖到了“中”字头航空航天、船舶领域的央企,甚至还接到了冬奥会火炬的订单。
能把1300摄氏度高温火焰隔成30多摄氏度,冬奥会火炬上的核心部位耐高温材料就是他们研发的,谁会想到,这是一家扎根乡村的研究院呢?乡村大有可为,创业未必就要北上广深。从这家研究院能吸引16名博士、百余位硕士可以看出,这些高端人才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一身本事能有用武之地。
姚栋嘉的研究院能成功,不仅仅是凭热爱家乡的一腔热血,以及初期的不畏艰辛,甚至说自己有着专业上的技术优势。这些不可或缺。但同样重要的,还是巩义当地给他们当好了“店小二”,一直在助力扶持他们创业,支持他们发展壮大。
可以想象,创业不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各项手续的办理。用工、用地、等各种手续纷繁复杂。在实验室、车间搞研究工作,和开工厂做产业发展,还真是两回事,更别说这些从实验走出来的博士生。巩义当地“既当爹又当妈”,为他们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提供拎包入住的免费人才公寓,还有各种扶持等,也不可少。
以至于姚栋嘉感叹,没想到巩义制造业基础这么好,没想到家乡这么“热情”。媒体报道说,连村长主动召集村民开会,表示“人家博士们来咱这儿是帮助咱们的,你们不能为难他们,都得配合人家”。
可见,姚栋嘉的成功,自己专业和眼光只是一个方面,我们也从中看到村民到地方政府求才若渴、求发展的良好愿望。这种共识甚至说有时还能起到关键作用。说穿了,这就是人才与地方的一场双向奔赴。
人才想要用武之地,地方想得到发展,国家技术要进步,这正是当前上上下下的共同期盼。非常令人欣喜的是,从大城市到小城市都在“抢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城市,不仅是抢人,也在抢初创的技术和产业,甚至不惜开出各种优惠条件,诚意满满。
对创业者来说,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地处技术研发的前沿,但也有成本居高的问题。如今,网络的发达和便利,慢慢抹平了信息流通上的差异。就像姚栋嘉回巩义,先只是试着看一下,没想到这里成了自己创业的热土。其实这对城市来说也是一个启迪,如果能通过自己诚心诚意的服务,一样可以吸引高端人才,在新技术、新材料的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占一席之地。
现在,一些中小城市从硬件到软件发展环境非常不错。对一些高端人才而言,走出家乡十几年,也要相信家乡的发展同样今非昔比。我们相信,上演姚栋嘉这样传奇创业故事的,肯定不止他一个。这对创业者、投资者而言,同样是一个启迪,故乡有“家的温暖”,也有施展才干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