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多难,《阅读阅美》

  奇闻网 娱乐新闻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多难?从一无所有到实现创造要经历什么?最新一期《阅读·阅美》把视角对准了改革开放初期两个从“零”到“一”的迈进。不少观众看完后纷纷留言要向这群“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们致敬。

  敢想敢做机会不是等来的是赢来的

  以一技之长开家照相亭,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个体户。后来经营不错被投资商看中想要投资,独自完成签约。姜维的故事如果发生在现在毫不令人意外,但发生在个体户尚被认为是不光彩的八十年代初期,则多了几分勇气。最难的时候,姜维在北京奔波三个月,人生地不熟,一天只靠一个烧饼度日。很多人劝姜维不如放弃,他却坚定表示“有些事总要有人做”。事实也证明,有志者事竟成,机遇是自己争取来的。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阅读人印小天最早在读到姜维的经历时,便被姜维迎难而上的精神打动了。也许正是这份透彻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让印小天的演绎得到了观众“眼神里都是演技”、“被故事里的正能量感染了”的好评。

  坚持不懈挫折也打不到的意志力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越努力越幸运”。王毓刚的经历,就为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注解。王毓刚初到深圳时,条件艰苦,好几个月也没接到工程。期间有不少同行心灰意冷,选择打道回府。但王毓刚和队友互相打气,哪怕再小的任务也力求精益求情的完成,为团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建设深圳国贸大厦时,大面积使用滑模技术当时在国内尚无先例,王毓刚和团队先前遭遇了三次实验失败。但他们觉得,创新的道路上失败在所难免,如果因为害怕失败就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哪有什么进步可言。所幸第四次实验成功了。后面技术逐步成熟,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建设速度也创造了中国高层建筑历史上的奇迹。

  无论是豪情壮志勇闯深圳,还是经历三次失败都不巨沮丧,观众在王毓刚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挫折打不到的“英雄气概”。被王毓刚不言放弃的精神打动的,还有阅读人宋佳伦。他表示自己下次再去深圳一定要站在国贸大厦上,感受一把王毓刚当时的那种兴奋。

  创新思维“深圳速度”的新时代解读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姜维和王毓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打破了固有思维模式的禁锢。尤其后者,不仅实现了建筑施工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为口号们调动了建设者们的积极性。在过去,“深圳速度”是“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如今,它也可以是新时代“三天一项科技”的创新速度。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开拓进取,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才是《阅读·阅美》希望观众从故事中读到的。

  江苏卫视每周五晚2110《阅读•阅美》第三季,用阅读回望过去的故事,用文字眺望未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