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冉·阿让,在得知有个流浪汉在代自己受审,他反复问着自己,到底是坦白解救流浪汉,还是继续隐藏身份做一个好人?一个人的生命和一百个人的生命该如何选择?时隔150余年,雨果留下的道德拷问,在节目播出后引发观众深思,并成为社交网络的热议话题。 “很难去理解这样的人性,起码我做不到”“太难了,两个自己在打架”……这个选择题使观众陷入了两难抉择。
王劲松、曹卫宇、尤靖茹等优秀演员同台飙戏,“炸裂演技”再度征服观众。王劲松一人塑造三种人物性格,被折服的网友感叹“深不可测”;尤靖茹颠覆形象扮丑出演,张弛有度的演技获赞“宝藏演员”; 曹卫宇饰演的沙威警长让人爱恨交加、哭笑不得。舞台剧上演演员“分身之术”,勾起观众热议节目制作。
◆王劲松塑造三种性格“深不可测”,尤靖茹扮丑获赞“宝藏演员”
这出世界经典名著的舞台剧,王劲松与尤靖茹、曹卫宇三人,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表现得游刃有余。一个多小时的节目,观众被深深代入其中,“看的时候眼眶些许湿润,生存的辛酸与人性的温暖。”
其中,王劲松一人分饰两角,挑战三个造型,塑造三种性格。从出狱后落魄的冉·阿让,到受人敬重的一市之长,再到一人分饰两角半疯半傻的流浪汉商马蒂,舞台上王劲松,完美演绎着截然不同的人物角色,从神态、语调到小动作,都把握得分毫不差。
被这种教科书般的演技折服的观众,发弹幕感叹“王劲松的演出功底,深不可测”。腾讯网友Another留言“很欣赏王劲松这位演员,不管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刻画地很深刻。”网友“陌上花开”说“特别敬佩王劲松,正所谓演员本演员。”
一直以各种警察形象出现的曹卫宇,饰演了恪尽职守、毫不留情的警察沙威,但他直言这次的角色“非常复杂”。凭借举重若轻的表演,他将这种复杂与纠结传递给观众,和王劲松的对手戏火花四射,戏剧冲突张力十足,赢得网友点赞“老王、老曹,都是实力派演技的男神!”
尤靖茹则被赞为“今晚的宝藏演员”。曾在《一本好书》舞台出演《查令十字街84号》里青年女作家海莲的她,突破自己,颠覆过去俊美荧屏形象,不惜以短发凌乱、面庞脏乱、门牙缺失的扮丑造型出演,塑造身世凄惨的单亲妈妈芳汀,并且每句台词的断句、语气都非常讲究,表情处理张弛有度,尤其是那一声声的哀求、那充满乞求的眼神,无不让观众揪心动容。
虽然只出场了一个片段,却凭借实力演技引爆弹幕“炸裂了,这女演员真厉害啊”“这演技无敌啊”“年轻演员有这演技真的厉害”“吊打流量演员一条街”。
◆舞台剧“演员分身术”引热议,观众感叹“经典的力量”
本期节目的一大看点,是王劲松一人分饰两角,本就激发好奇心的观众,在真正看到节目时,更是惊讶地发现,王劲松不仅扮演了两个角色,而且是扮演。
在这出法庭审判的戏份中,王劲松既是扮演备受良心煎熬、坐在听众席的冉·阿让,也是坐在审判席上控诉着制度不公的流浪汉商马蒂,两人不仅同台,甚至还有眼神的交流。
“分身之术”怎么做到的?这个谜团,一时间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弹幕中不仅有不解的疑问,“替身还是?”六小龄童做的替身?”“两个一样的怎么搞的?”“舞台剧怎么做到一人分饰两角?”
,也有热情破解的技术贴,“台上的近景是后边补的,远景是现场的替身”“分镜头拍摄,先录这个再录另一个”“先录舞台,再换装找台机器专门拍坐在台下”。有问有答,好不热闹。
在观看的,不少观众深度参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弹幕中不断有金句出现,发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网友还不忘赞美起弹幕来,“这个节目的弹幕是真的舒服”,“这可能是弹幕最干净的”。
正如《一本好书》总导演关正文所说的,“最有效的阅读是对经典的阅读。”不少观众发弹幕,感叹经典的力量“什么是名著?多少年过去,我们依旧能看到那种穿透古今的力量。”“好感动能有这样一个节目带我们去了解文学经典。”
《一本好书》第二季至今已经播出7期节目,许多观众已经养成了周一晚等待新节目的习惯,粉丝也纷纷表白“非常好的节目,希望全年都播放”“爱上这档节目了,干货满满的”。
网友“宫仙落”就留言说“自己看书限于认知,总是理解不到深层次。这样的形式很好,可以使读书与生活联系,不仅仅是死读书,对于名著也更加容易理解。”
这档场景式读书节目,“大众阅读试衣间”的功能也再度得到印证。网友“莫失莫忘”说“感谢让我看到这么让人感受深刻的书。”网友“双辞”说“我觉得看完视频再看原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巨著。”
◆雨果的道德拷问,跨越两个世纪依旧引人深思
不管是法律正义与伦理正义的矛盾,还是秩序正义与是非善恶的冲突,雨果提出的道德拷问,至今困扰着人类。冉·阿让积德行善成了一名体恤穷人的市长与企业家,但意外得知有个流浪汉正在代自己受审,一边是因为冉·阿让身陷囹圄的苦役犯,一边是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是留在天堂做个魔,还是去地狱做个天使呢?
这个难以抉择的拷问,让王劲松“我太难了”的表情包在社交网络传播,更让代入其中的观众陷入“抉择之难”背后的深刻思考“雨果大师,您把人性看得如此透彻”“之所以纠结在于良心”“艰难的抉择,人性的拷问”“很难去理解这样的人性,起码我做不到”“太难了,两个自己在打架”……
这个困扰人类近200年的道德拷问,折射出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在上引发热烈讨论。网友“指甲秃了”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低估小恶,量变引起质变!为自己某个小错误找借口,这是所有大恶的开始。”网友heroyanhui也说: “以别人需要自己来掩饰自己所犯的罪,本来就是错误的。”
冉·阿让的故事不仅是特定时代的缩影,其所反映的诚信与变通、人性与制度、利益的权衡、得失的考量,仍困扰着今天的人们。不少观众就联想到当下社会现象来分析。
网友“客行ceci”说: “这是一个悖论。就像问高材生杀人犯要不要留他一命去创造价值;大学生该不该勇救落水老人;要不要放犯罪的有钱人一马,让他缴纳更多赋税。这是人命分贵贱与人人平等的拷问。”
网友“来自内心的虔诚”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 “一个犯罪的人,其他人的生死存活变成了他的担忧,变成了他认罪伏法的障碍,是其他人给他制造的障碍吗?不是的,那只是他自己的臆想。他在为自己逃脱罪名找一个神圣的理由,让神圣的使命感洗刷罪恶感。”
最终,冉·阿让还是选择在法庭上站出来说出真相,王劲松一身正气的那段独白令观众印象深刻“只要贫穷还让男人潦倒,只要饥饿还让女人堕落,只要黑暗还使孩子无人教养,只要法律和社会意识所造成的不公还存在一天,这样的故事就不会停止。”
对此,微博网友“总撞墙的猫”说“这个世界离开谁都是照常运转,作为一个个体,至少但求无愧于心,冉·阿让做出的选择是战胜自己灵魂里的魔鬼,一个人想要为自己找借口太容易了,大义面前我就是拯救世人的那个,但其实最应该拯救的是自己,他做到了。”
“能够比较直接的建立与当下生活、与大规模人群、与当下精神需求相关的联系。”这是总导演关正文强调的选书标准。站在今天回望跨越两个世纪的经典,观众感叹“雨果太有前瞻性了,所以伟大。”“雨果站的角度更高,他看到的是整个世界的悲悯。”点评嘉宾史航在微博上的推荐语,也引发人们共鸣“我们振振有词,我们处处彷徨,在人心的失衡时刻,我们没有谁是安然事外的。”
节目中,点评嘉宾许子东说,重新看了之后更加理解雨果的意思,“这个世界上人跟人是不平等的,智力、财产等各种方面有巨大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能达到一个人决定一个人命运”。
同样,一些读过原著的观众也在观看后留言称,对《悲惨世界》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网友“渺渺”留言“少年时代因为故事铺陈太厚重,阅历与理解能力不足,没有看下去,但冉阿让的大善和沙威警长刻板的秩序感给少年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有缘在以王劲松老师为首的舞台剧和此书相逢,可以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一定是搁置的缘分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