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中,有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对“尊严死”立法,明确“无效医疗”的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9日公布了相关答复。国家卫健委表示,对于“尊严死”立法,相关法律、医学、社会伦理学界仍存在一些争议,社会认识还不统一,目前还存在较多困难。
不过,国家卫健委也表示,代表提出的关于立法明确“尊严死”的目的、明确“无效医疗”概念、严格限制适用对象、严格限制审批和许可程序、严格限制实施者等相关具体内容,对于推动安宁疗护相关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国家卫健委将在相关工作中研究借鉴。
国家卫健委称,代表提出的“尊严死”,一定程度上与安宁疗护的理念相近,其主要内涵是即在疾病终末期患者弥留之际不再采取过分的延命治疗,采用安宁疗护给病人以临终关怀,让他们自有尊严地离开世界,从而最大限度地免除患者临终难以忍受的痛苦,也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一些内容可以通过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得以实现。
国家卫健委表示,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求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强调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推动相应医疗机构,按照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选择”的原则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据悉,目前,安宁疗护试点形成医院、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和远程服务5种模式。一些省份参照国家试点启动省级试点。
国家卫健委称,今后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家安宁疗护试点,扩展安宁疗护服务覆盖范围,最大程度提升临终患者生命质量。加强安宁疗护宣传倡导,继续深入开展对医学生、医护人员的安宁疗护理念和知识教育,以重症疾病患者及其家属为主要目标人群,加强对全社会的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理性的生死观,为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