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都是怎么过河的 他们都用什么方法过去

  《兵法》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半渡而击之”,意思是说要趁着敌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此时敌方首尾不接,行列混乱,援军又被大河阻隔,所以很容易将其歼灭在岸边。而如果这个时候不出击,等敌方全部渡河站稳脚跟,要取胜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宋襄公号称仁义而不肯半渡而击楚军,结果楚军列好阵势,大举进攻,宋军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宋襄公本人屁股上也挨了一箭,流血过多,重伤而亡。而则半渡而击手下大将龙且,全歼二十万楚军主力,一战而奠定了之争的胜局;半渡而击,打得曹操狼狈奔逃,若不是救驾,曹操早已魂断黄河;还有半渡而击,一战打爆东吴八大虎臣,!

  ,行军打仗时,如果快速过河,避免被对方半渡而击,往往成为一场战胜胜负的关键。那要怎么才能快速过河呢?如果河水比较浅,行军又很赶的话,可以直接截流而渡。这里的截流不是堵水,而是说直接踏马而过,而没有马的步卒则只有撑着长枪、或者牵着绳子慢慢趟过去。这样非常危险,一旦遭遇敌袭,混乱之中极易摔入急流,轻则被冲走,重则溺毙,就算侥幸活下来也很容易感冒,没办法,出门当兵就是这么苦。

  而如果水比较深,那就只有坐船过去了。但如果士兵太多,辎重车与马匹又太占地方,渡船往往是不够的,一趟一趟来回得运几十次,则更容易被敌方半渡而击之,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搭桥。有船的话可以搭浮桥,没船的话可以搭吊桥。

  吊桥的话,得派善水者携带军中粗大绳索游到对岸,然后两岸把绳索立起固定。

  接着士兵们砍伐竹木,制作成木筏摆放在绳索上,做成吊桥。如果附近没有树林,那么就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为了避免被半渡而击或者敌人设伏,吊桥造好后不会全部过河,而是先派选锋精锐部队过河,然后摆好阵型警戒保护后边渡河的部队,然后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摆一队阵势,依次过河。

  ,吊桥的话很不安全,并且也无法运送大型辎重车,所以有船的话最好还是搭设浮桥。所谓浮桥,是指用舟船代替桥墩,在上面铺设木板而搭成的临时桥梁,又称“舟桥”。

  图潮州广济桥,以“十八梭船二十四洲”著称,是中国现存最有名的浮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浮桥,是在公元前1184年,周文王为娶妻而在渭河上架设的浮桥(《·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而在《演义》之中,曹操攻打马超的,便是连夜搭起三座浮桥,而使魏军得以顺利渡过渭水,然后聚沙灌水,冻冰为垒,终于打败了马超;另有一次北伐,也发动五万兵马搭设了九座浮桥以沟通渭水南北,而将渭滨守得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