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曾献上一计,张良为什么说是亡国之计?

  公元前204年,当在荥阳把团团围住的时候,束手无策的刘邦问谋士郦食其该怎么办?郦食其说,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刻印玺,派人出去寻找六国的后人,对他们进行分封。这样一来,他们感激大王你,就会组织军队前来救援你了。

  刘邦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立刻派人去执行。

  这时候回来了,听说了这事后大惊,生气地说,这简直就是“亡国之计”,他用了多达八条理由来反驳。吓得刘邦赶紧让那些刻印玺的人停手,并大骂郦食其迂腐误事!

  可是,仅仅过了一年,在公元前203年的时候,张良却主动给刘邦说,让他对、、三人进行分封,并且给他们的封地划出界限,促进他们帮助刘邦围攻项羽。

  (郦食其画像)

  张良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该怎么理解呢?

  关于这件事,我觉得有以下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时势不同。

  刘邦被围攻在荥阳的时候,是他最困难的时候。虽然那时候,他已经通过暗度陈仓,获得三秦之地。并且接连降服了常山王、韩、河南王申阳、和殷王卬五个诸侯,获得50多万人马,又趁项羽征讨的时机,攻入了项羽的都城彭城。等项羽回来救援的时候,他却被打得狼狈逃窜,在荥阳被项羽围困。

  那时候,本来已经投奔刘邦的那些诸侯,又反叛了,也不来救他。可以说,项羽把他拿下来,只在旦夕之间。刘邦这时候,全无号召力。就算他把印玺送到六国后人的手中,他们真的把军队组织起来了,一来刘邦没号召力,二来大家都害怕项羽,肯定不会来救他。

  而到了公元前203年,韩信已经攻下齐地,彭越、英布也已经反叛项羽。那时候,刘邦加上韩信、彭越、英布已经对项羽形成了包围之势。在名义上,韩信、彭越、英布是归刘邦管的。虽说分封诸侯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为了调动这几个人的积极性,做出对他们进行分封,并划定边界的权宜之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

  由此可见,张良执行自己曾经反对过的决策,是张良头脑清醒,处理事情灵活机动的表现。

  (张良画像)

  第二种可能打击同僚。

  很可能郦食其的计谋并没有错。为什么说他的计谋并没有错呢?

  因为当时刘邦虽然处在最困难的时候,但毕竟他已经在和项羽争夺天下了。在名气上,他是当时的天下二霸之一。名气决定着他的召唤力。再说了,他还派出韩信攻赵伐齐,打得有声有色。所以尽管落魄,也并非完全没有实力。

  这时候,如果他召唤六国后人,让他们站起来和项羽斗。六国后人为了实现复国的目的,肯定会这么做的。

  再说了,如果认为刻印玺去分封六国后人都是“亡国之计”,为什么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就不是“亡国之计”呢?要知道,韩信、彭越、英布都是虎狼一样的人物,胃口很大。刘邦那时候即将统一全国,那样做,不是自找麻烦吗?

  所以,张良的说法,并不是特别站得住脚。

  那么,张良为什么还要那么说呢?很可能,张良那样说,只不过是反对郦食其。毕竟郦食其这个人,和他都同为刘邦的谋士。再加上郦食其一向自负,所以张良对他很不满。当他说出妙计后,张良故意说这个计策不对,以此来打击他。张良说出多达八条理由,就可看出,他对郦食其有多么介怀。不把郦食其打下去,张良寝食难安。

  后来张良之所以又提出分封的建议,是因为那时候,郦食其已经被齐王“烹死”了,没人再和他争宠了。

  这两种可能中,究竟哪一种是对的呢?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