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抽空给您普及下一直被误解的历史常识,盘点人们日常中最易误解的历史常识。
一,古代的和尚不吃“荤”,指的就是不吃肉吗?
这种看法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说法,现代汉语中,“荤菜”也代指肉类食品,其实,这种看法却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错误,实际上,不单是古代的和尚和道士不吃荤,连也不被主张吃“荤”。
这种“荤”,您要以为是肉类,那就错了。“荤”的偏方是草字头,是一种植物。在周礼中,“荤”是特指一些类似于大蒜、葱、薤、韭菜和芫荽(香菜)这样的特殊的蔬菜,因为它们吃到嘴里,嘴会产生异味,十分不雅,所以不被士大夫所喜爱和接受。
二,古代的正史全是为“帝王将相所立”的被篡改的假史吗?
古代的史官,最早设立于,到了,成为一个重要的职业,最早的历录是指奴隶制王朝对祭祀大事和国王国君出行的记录,比如,比如春秋时的石鼓文。
因为它是记录性质的东西,所以都是据实书写记录。到了封建王朝建立后,尤其是设立刺史一职加强封建王朝的监察工作后,史书成为了监察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的一个中央监察机制的重要工具。祖制中,也不能要求史官在自己去世之前公布对自己当朝时期的历史记载,否则会被定下违反祖制的罪过,不能入太庙。
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左转》中记录的齐太史前赴后继的故事。“太史书曰‘弑其君。’崔子(杼)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三,青铜器中的鼎,相当于现在的锅?是拿来煮肉的吗?
记得小寒在儿时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里面的注释说鼎相当于现在的锅,并且一般拿来煮肉。这个看法,相信很多人都曾见过,并且认为是真理,实际上这次小学课本编纂中一个很弱智的错误。
鼎,在商周的青铜文化鼎盛时期是重要的礼器,却不是拿来煮肉的锅。在祭祀活动中,祭司们会把事先就煮熟的肉,放入鼎中,然后鼎下加添了香料的柴火,持续加热,以帮助碎肉保持温度,让祖先和天神可以吃到热乎乎的碎肉,保佑国家的。
四,中国人不用西式刀叉吃中餐?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刀叉这个东西是西方人吃西餐时才用的东东,在近代以来西餐传入中国后,拿刀叉吃饭牛盘和匹萨成为一种国人小市民眼中的时尚,让人不得不感叹“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其实用刀叉吃饭的国人如此崇洋媚外,却忽略了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在古代中国人也拿刀叉吃过饭。
在河南安阳阴虚以及陕西、河北的很多历史遗存中,出土了一套叫“匕”的青铜器——没错,正是“匕首”的“匕”。这是一种贵族用的食器,外形像今天的刀叉,是用来将釜(锅)中的肉切碎,然后插入自己的容器里食用的。这正是刀叉的雏形。
五,古代的史官地位都很低吗?只是一个掌管祭祀和记录历史的弄臣?
这种说法实在是业余,多的不说,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在唐代,宰相不只一个,而是多个,而一般如何区别哪一个是政事堂的首相?一般,如果皇帝要求一个宰相兼修国史的话,那说明这个宰相的地位和能力是众相中最高的!由此可见修史的重要性。身居首辅二十多年,堪称唐初第一相,而唐初的国史主要由其牵头编纂。史官的地位和记史的地位可见一斑!
其实,据我了解啊,不一定对,最初并没有主张不吃肉,这是五代时期的帝提出来的。古代和尚说不吃荤,指的是不吃不净的肉,这个不净指的是见到动物死亡,听到了临死的呼喊。因为自己而死,所谓三不净。和尚禁吃肉是从萧衍帝以后全面实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