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为诸侯出谋划策,形成了“”的局面。著名史学家在《汉书艺文志》之刘歆《七略》之中,将诸子略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
中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根同源,系出一脉,都源自于人文始祖创立的元气本体论的智慧。诸子百家,学派众多,,各有其侧重点,也各有其信徒所在。也就是说,其所选择的服务社会的方向不同,方式不同,方法不同。
9.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农家分为两派一是农耕之事;二是关涉政治。《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许行(约前372~289),东周战国时期著名农学家、思想家,楚国之随人,约与同一时代,在《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有许行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滕文公元年(公元前332年),许行率门徒自楚抵滕国。滕文公根据许行的要求,划给他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经营效果甚好。大儒家陈良之徒陈相及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弃儒投农。同年孟轲游滕,遇到陈相,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儒”论战。
许行依托远古神“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贤德的国君应该要和百姓一同耕种获得自己的粮食,自己做早晚餐并处理国事。 “仓廪府库,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反对国君设仓库储存米榖,认为这就是伤害人民来供养自己。许行思想的核心是反对。由于儒家轻商轻农,中期以后农家迅速衰落。
8.阴阳家始祖邹衍
邹衍(约前324—约前250)是战国末期齐国人,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盐铁论·论儒第十一》云“邹衍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邹衍先学儒术,不用,“变化始终之论”非本体论而是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提出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盐铁论·论邹第五十三》“邹子疾晚世之儒墨不知天地之弘,昭旷之道,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准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方圆也。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列士……”。邹衍瞧不上儒墨,阴阳五行说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
7.名家始祖邓析
名家之所以被称为“名家”,就是因为他们同样是在“思以其道易天下”的过程中,为了播其声,扬其道,释其理,最先围绕“刑名”问题,以研究刑法概念著称;以后逐渐从“刑名”研究,申延到“形名”研究、“名实”研究。围绕“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春秋末期思想家、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律师邓析(前545-前501), 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名辨之学”即名家始祖。他反对将先王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反对礼治即“不法先王,不是礼义”。邓析的名家思想就是“两可说”,即“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给人感觉就像是模棱两可、混淆是非的诡辩论。名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前390-前317)和公孙龙(前320-前250),惠子提出“合同异”即事物没有差异,公孙龙提出“离坚白”即事物全是差异和“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
6.墨家始祖墨翟
(约前470或前480-约前420或前390)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家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影响很大,儒家孟子出道时,天下显学,非杨即墨,杨即道家杨朱学派。墨翟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及逻辑学思想。
5.儒家始祖孔子
孔子(前551-前478)是对中国,乃至于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思想家之一,也是最早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属于道家始祖的亲传弟子之一,其第一诉求是在政治领域,即治国平天下的仕途,而非人文,其在人文领域的成就是仕途不得意时的产物。
孔子“述而不作;;窃比于我老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古卑今”的文风,孔子推崇老子和彭祖,他主要的贡献在梳理和整理先秦典籍。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4.杂家始祖尸佼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即九大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族群原生文明开枝散叶、的大爆发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要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必须要有一个思想纲领,揭示宇宙之奥、生命实相和人事要害的黄老思想脱颖而出,杂家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大融合的结果。
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春秋》、西汉《淮》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门客尸佼、秦相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杂家始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尸佼(约前390-前330)。西汉学者说“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又六万余言。卒,因葬蜀。”
商鞅受重用,执政超过20年,尸佼为其“谋事画计,立法理民”,作为商鞅的智囊,尸佼提供重要决策意见,为秦国富强,统一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他对于空间观、时间观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并对“学积有生”、“从道必吉”、“重民”、“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的观点作过重要的阐述。对道家思想多有继承和发展。
3.法家集大成者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士匄、、李悝、、商鞅、慎到、、、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法家的政治口号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约前280-前233)子出生于韩国的都城新郑,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的同学。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在悲愤之下诉诸人文,成为法学之集大成者。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因为其法学思想在道上,后虽被李斯毒死,其思想却被秦王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2.纵横家始祖
鬼谷子,名诩,著名思想家、老子道家学派的5派之一,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鬼谷子的优势在入世之学,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变化无穷,布阵行兵,;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服食导引,感天悟地。
一般人认为老子道家学派是出世的,儒家是研究人世界学问的,而事实上,从元气本体论出发的老子《》,是揭示宇宙之奥、生命实相和人事要害的集大成者。老学5派之一的鬼谷子学派培养出了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谋略家、纵横家、兵家、法家、外交家,如、、、等,不正是老子掌握的证明吗?!
1.道家始祖老子
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著有《道德经》一书,81篇,5000多言,独凌人类精神绝顶,是全世界人文领域最高的思想成就,是唯一一部揭示宇宙之奥、生命实相和人事要害的哲学巨著。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有物混成”、“道生一”是老子的哲学本体论;“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老子的宇宙观;“反者,道之动”是万物动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毛泽东就是因为老子的这句话接受的共产主义;老子经济学“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老子政治学“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奈何以死惧之”。
老学, 即老子学说,在战国时期分为了5派苏张、 鬼谷一派(纵横家),申、 韩一派(法家), 杨朱一派(人性伦理学), 庄、 列一派(元气本体论), 宋尹一派(元气本体论)。杨朱、庄列和宋伊都并在了老子道家学派;鬼谷、申韩、杂家都是以老子思想为纲的经世致用学派;孔子虽为老子亲传弟子,但其所主张的“礼”和“仁义”都是老子要舍弃的;阴阳家和名家注意力集中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范畴;墨家偏实用科学和逻辑学;农家奉神农、重公平、反对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