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最恨的人,害死诸葛亮姐夫,曾向刘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南征回师的路上,碰到了魏国的降人李鸿前来参拜,这个家伙很会说话,大拍诸葛亮马屁“我过来时路过孟达那,正好碰到王冲从蜀国来,跟孟达造谣说,明公你恨孟达入骨,曾向先皇建议把孟达的满门老小抄斩,幸亏先皇没听你的。孟达说,明公是个处事有轻重的人,不会这么干。”(注诸葛亮的姐夫死在孟达手上,当年命孟达从秭归北上攻取房陵,而房陵的太守是蒯祺,被孟达的士卒所杀,而蒯祺的老婆就是诸葛亮的大姐,所以王冲会那么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诸葛亮是个见缝就要插针的人,当机立断给孟达写信开始套交情“往年南征,岁未乃还,适与李鸿会於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讬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斯实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于是这两人就开始鸿雁传书、眉目传情,卿卿我我、勾勾搭搭起来。

  南征回来路上,诸葛亮肯定已经在考虑对魏作战的事了。要说诸葛真想招降孟达倒也未必,这人反复无常根本无法信任,招降过来其实也不过是在上庸方向多个半独立的割据势力。但孟达在上庸之地,当时手下兵力已有一万多人,在时期这是相当可观的一支军事力量,因而拿来牵制曹魏荆州方向的兵力却是相当可行的。此点必在诸葛计算之中。

  诸葛亮不但自己写信,还让另一个辅政重臣也写,李严写的虽然没诸葛那么肉麻,但也拍了几句马屁“吾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这几句话想必孟达看着心里更加舒服。

  著名历史学者田庆余老先生认为,诸葛亮是想借刀杀人、弄死孟达,原因在于孟达是益州旧有集团的人,属于李严一个派系,而李严问题的解决早就在诸葛亮考虑之中。这个观点其实很不妥当,李严事件是在蜀汉建兴,和南征回来相距还很远,要说诸葛亮要弄死孟达和李严有关,实在是有点牵强。这可不能因为田老先生名气大,说的就是正确的。实际上,田老是因为陈寅恪认为东吴统治集团南渡侨族和江东的之间的矛盾引申到蜀汉也有这样的矛盾。

  但两者的性质并不一样。蜀汉的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之间矛盾并不突出,主要在于刘备、诸葛亮对这个问题认识相当深刻,始终把维护团结放在首要位置。益州集团在蜀汉高级官吏中的比例相当之高,由史可考的189人中92人是益州集团,占比高达48.1%,和刘备旧属基本持平(88人,占比45.6%)。

  蜀汉的新旧之争(益州为新,荆州及原有跟随刘备者为旧)并不像东吴那么激烈,其实主要体现在是北伐魏国还是受险保境上(这正是我要推荐朋友文章的原因)。这虽然是个矛盾点,但在诸葛亮治蜀期间并不十分凸显,一来诸葛亮的政治威望放在那;二来在清除了新人中一同受遗诏辅政的李严后,新人中无人能和他在政治上相抗衡;三来诸葛亮治蜀,虽然严于法纪,但执法不枉,“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治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而自己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正己而后正人。所以新旧集团中被废的廖立和李严都对诸葛亮没有怨恨,反而希望诸葛亮能看到自己改过自新用,听闻诸葛死讯,都伤心不已。这一方面是诸葛的人格魅力,一方面更是他以公平、公心、公心治蜀所取得的效果。(关于诸葛治蜀展开讲又是一篇文章,就简短点吧。)

  到了诸葛死后,、执政期间,蜀汉的战略转为防御,此二人才能虽不及诸葛,但这个国策却正好符合新人集团的诉求,也不会造成新旧之间的冲突。只有到了执政,再行攻魏,对外力不能胜,对内又没有前三人的威望和能力,于是这个矛盾才逐渐浮现,出现了新人集团坚决要求投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