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真实伤亡

        抗美援朝时打得最难的是上甘岭,但最惨烈的一定是长津湖。美军仁川登陆之后,曾经经历过瓜岛血战的美军陆战一师配备有400门榴弹炮和1000辆汽车,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硬茬子。
        此时美军已经得到消息,有大量志愿军部队正在迎头赶来。当师长史密斯乘坐着直升机到长津湖附近观察时,除了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之外却什么都看不到,他能感受到的只有强烈的杀气,可是人到底藏在哪里?
        何楚舞等三人著作的《血战长津湖》记载,第九兵团本来做好了解放台湾的打算,结果战事吃紧只能先去朝鲜,他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在沈阳换装,有的只穿了一件棉衣,有的穿了一条棉裤,就这样出发去了朝鲜,迎接他们的是零下40度的寒冬。
        可是美国方面呢?睡觉有鸭绒睡袋,帐篷里面有电炉,就算这样每周都要冻伤700人。为了保障重武器的使用,每半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火炮齐射,这可真是天差地别。
        第一次大规模战斗打响时,相信一定可以吓哭密集恐惧症患者。无数志愿军战士徒手往上爬,随着一声哨响,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瞬间传来。趟过河的战士们身上棉衣已经被冻住,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像木偶一样移动,但仍然保持着冲锋姿势。有些战士回过头看看,不少人没有站起来已经被冻死了。
        遭遇志愿军包围的美军使用坦克围成了环形工事,以前的冲锋战术放在美国这里却不好使。真正打起仗来才知道,他们根本就不是纸老虎,他们真的能吃人!
        美国机械化部队一路跑,我们就用两只脚板子一路追。美国人跑的时候,可以从罐头里面抠出一些牛肉粒塞到嘴里,希望自己能度过这个倒霉的夜晚。志愿军战士就从怀里掏出好不容易被捂热的土豆,狠狠咬了几口后,又塞在怀里面继续捂着。
        到了晚上不敢生火,害怕美军的飞机轰炸。第二天一早,美国尖兵摸上山头,看到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都在等着他们,枪口就对着他。尖兵刚刚要跑,却发现这些战士一动不动,走到近前发现,原来这些战士都被活活冻死。第九兵团历史中有三个连队整建制被冻死,他们的统一名字叫冰雕连。
        天气实在太冷了,很多炮都被冻坏了,炮弹就算打出去也是哑弹,炮兵们急得直哭。每打出去一发炮弹,就意味着冲锋的步兵多一人伤亡。炮兵班长带着一门九二炮进攻敌人,半路上遇到敌人火力点,可地面动的挖不开,架不了炮,又该怎么办?
        炮兵班长急了,用自己的身体扛起炮腿命令战士开跑。一阵火光过后,对面的火力点确实被敲掉了,班长也被巨大的后坐力冲出去五六米远,当场就不行了。
        现在美军只剩下一个撤退之路水门桥,我们连续炸了两次,可美军每次都能修复。第三次派出敢死队,每人带着50斤炸药,连桥基座都炸毁了,这下你总不能修复了吧?可人家从日本紧急空运了建材,一晚上居然又修复出来。这一场仗打下来,我们才知道什么叫现代化的后勤保障体系。
        《血战长津湖》打的就是这样惨烈,这场仗是抗美援朝的转折之战,也是一场惨胜。我们的伤员很难运到后方救治,但美军的运输机却可以轻松带走伤员,几个小时后他们就可以在东京接受治疗。长津湖一战后,第九兵团缺席了第2,3,4次战役,他们实在太过疲劳。
        美国人也害怕了,他们知道新中国的战士和他们在太平洋上一心找死的日本敢死队有着质的区别。他们面对的是既不怕死,又非常机敏,经验丰富的勇士。第九兵团奉命回国时,军长宋时轮看着长津湖方向沉默许久,谁也不知道他的心中在想什么。
        长津湖的更多战斗,希望大家看看何楚舞等三人著作的《血战长津湖》。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大量亲历者的口述,丰富了战场细节。作者用两年时间采访了28名抗美援朝老兵,这些人现在大部分已经作古,让他们的这些口述资料有着非常珍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