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已到来,在这个还是春节节日的日子里,大家还是要好好熟悉正月十一的习俗和禁忌,这一天还是一个节日呢?那么,正月十一是什么日子?正月十一各地风俗是怎样的呢?如果你对正月十一这一天的节日和习俗感兴趣,就来瞧瞧3d字谜小编的介绍吧。
正月十一是什么日子
据说正月十一是太均娘娘诞辰,在民间,太均娘娘主要扮演着幼妇守护神的角色,具有送生、护产、保婴、佑童等神力,是由年夜太均、二太均、三太均三位神构成,其中以三太均最受崇信,在民间,人们常常会把小孩过继给太均娘娘,以祈求小孩能够平安长大。
正月十一还是儿婿日,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女儿初一不允许回娘家,以免对娘家不利。所以初二的时候,女儿和老公孩子一起回娘家,也叫姑爷节。,在春节的第二天下午,女儿们全家都会回来。为了再见面,人们设立了儿婿日,这不仅是对姑爷节的回报,也是家庭团聚的殷切期望。
除此之外,正月十一还叫炮龙节。炮龙节是当地的传统节日,据说在广西宾阳县举行。形式独特,丰富多彩。因为舞龙无论走到哪里,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庆祝。大家互相迎接,可以说是炮声不断,龙舞不断。所以也叫炮龙。正月十一日,炮龙节将举行,炮龙节将在晚上开始跳舞。每个家庭都燃放鞭炮,互相迎接,祈福。
正月十一各地风俗
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其实,“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没有吃完,会利用这些祭祀过神灵的美食来招待女儿和女婿,作为初二女儿回门时的一个答礼。而正月十一这天,女儿女婿赶回娘家必须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
吃烙合子
在正月十一这天,部分地区有吃烙合子的习俗。因为古人认为“十”代表着十全十美的意思,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说法腊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后叫“拜晚年”。而在过年后的几天,因为各种习俗和禁忌,很多人都不能向亲朋好友拜年,所以在这天很多人都会拜一个晚年,在这天人们也会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行彩桥
行彩桥也称为“行桥头”,是在正月十一晚上进行,为潮汕人这一天的重要的民俗。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人们吃过晚饭,一家人扶老携幼,兴致勃勃来行彩桥,在“行彩桥”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对着桥头祈祷,并说出自己的愿望,彩桥中狮子的不同部位和“行彩桥”人的不同动作都代表不同的意思和祈求。行到桥头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带回家插在门楣上,以祈带来好运,寓意日日有钱拿。
搭灯棚
有一首童谣,唱到“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这正是元宵节前后几天的筹划和庆祝活动。
正月十一,人们已经开始考虑部署元宵节活动了。大家筹划怎么选购灯笼,如何搭盖灯棚等等,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探讨研究。
这一天,大家都是快快乐乐,兴高采烈,准备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过炮龙节
在广西民间,正月十一这一天晚上,有些地方会举行炮龙节,为当地特色民俗。“炮龙”是指在鞭炮声中舞动的龙,此舞龙比普通的舞龙要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得有11节,十分壮观。“舞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会燃放鞭炮、热情相迎,因为舞龙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上采日纳福
在福州地区,正月十一为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名为“上采日”。上采日寓意迎春纳福,按照福州当地的传统风俗,各家各户都要点灯庆祝,有些人家晚上还要吃“上采饭”,还有送灯的习惯,特别是外公外婆在这一天会将彩灯送给外孙、外孙女,希望孙辈们平安、健康成长,长大了有出息。
祭奉紫姑
传说,这一天是请紫姑日。在过去,深受压迫的女性,没有什么好办法,寄希望于紫姑神保佑,脱离苦海,平平安安,紫姑成为了弱女子的保护神。
据说,紫姑在一大户人家为妾。大家不难想象,做小妾是非常不幸运的事,她受到原配夫人的欺压和伤害,,被杀害在厕所。玉皇大帝于心不忍,封紫姑为厕神。
紫姑作为厕神,其不仅司人家之厕,还能代卜人事,逢凶化吉,惩恶扬善,保护弱者,更是弱女子的保护神。
贺添丁
在每年的正月,广东各个地区都有庆贺“添丁”的习俗,虽然这一风俗的具体表现和具体时间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但都表达了人们对“新丁”的祝福和期望。每年到正月初十、正月十一这两天,广州文化明村珠村都会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如果在这天,家里有刚出生,还不到满月的男婴,都是需要家人们去社稷坛上挂上花灯的,一来是庆祝延续香火,二来是庆祝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