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d字谜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2019年几月几日立秋,2019年立秋时间。立秋节气的到来让很多人看到了秋天清凉的希望,这是对北方的孩子们来说的,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到来天气依然炎热的要死要活的,甚至有时候比大暑节气时更热烈。所以立秋的气候还有2019年立秋时间:2019立秋是几月几号,我们都要提前了解清楚哦!
立秋是公历8月7日左右时令交立秋,这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始,“秋”指季节。这时人们将告别繁华似锦但又酷热难耐的炎夏,步入硕果累累、风清气爽的金秋了。
立秋节,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四尺三寸三分,相当于今天的1.108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申的方向,也就是西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七月,又叫申月。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
“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1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农谚有“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说,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进入凉爽的秋季的。在立秋之后,午后的雨水逐渐减少,被太阳一晒,往往觉得比大暑时还要难过。
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民间形容一种热得令人十分难受,甚至有刺痛之感的气候为“秋老虎”,那正是立秋之后的天气。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度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地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立秋的习俗
贴秋膘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古代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作为标准。瘦了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炯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啃秋
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洒水民间,就有在立秋日食西瓜的习俗,据说立秋日吃了西瓜不得疟疾、腹泻之症。
有的瓜农“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天津等地也流行吃西瓜,和江南地区的“啃秋”一样。天津人也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蠢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咬秋
也有地区啃秋不是吃西瓜。如在山东,立秋的风俗是包饺子,老百姓都称之为咬秋。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住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唐韩握《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吃秋桃
我国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并可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