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的说法由秦汉时盛行的五行学说延伸而来,主要指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它是“头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三伏天具有高温高湿明显、累计日数多、持续性强等特点。
三伏天到底有多热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近30年来(1991-2020年)的气象数据,三伏天里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极端高温在40℃以上,高温持续日数达5-7天;而南方大部虽因湿度大,极端高温没有北方强,但极具耐力,高温日数均在20天以上,局地甚至达35天。而不得不提的“高温霸王”吐鲁番,极端高温曾达47.8℃(2008年8月5日),高温日数曾持续达39天,几乎是高温全满贯。
古代的三伏也这么热吗
历史气候研究表明,我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说道,当时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炎热异常;当年(1743年)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记录的实测温度是,7月20至25日的气温值都高于40℃,其中7月25日竟达44.4℃。直让人感慨“没有空调的时代,人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为何三伏天如此难熬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夏季多,空气湿度大,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其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做好“五个一”
1.一个温度26℃
空调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8℃。
2.一个午觉
夏季气温高,睡眠容易不好。中午适当补15-30分钟午觉,下午精力更加充沛。
3.一杯温水
夏季出汗太多容易缺水或脱水,应该及时补充水分,宜小口小口饮用温开水,每天喝水量最好>1200ml。
4.一次泡脚
睡前用40℃的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5.一小时步行
走路运动适合夏季,每天快走30分钟到1个小时,以微微出汗为宜,不宜过量运动追求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