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入末伏,过好最后的夏天

末伏是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一伏。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头伏7月12日-7月21日

2019年7月22日-8月10日

2019年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末伏”是什么意思

伏天是指、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就中国大部分地方来说,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气象学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开始,按这个标准,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各地天气还是很热的,人称“秋老虎”。所以传统历法还规定,三伏中的“末伏”必须在立秋之后,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据生活常识上说,末伏有两层含义一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的一伏;另一层含义是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被称为三伏。

“末伏”的习俗知多少

三伏天时节要吃烙饼摊鸡蛋。

饼在古时是谷物、面粉制成的食品统称。至唐宋代后,饼才开始成为以面粉制成的圆形面食,出现了多种配料带馅的饼、千层饼、酥油饼、家常饼及薄饼等。

在三伏天时多爱烙脂油饼、大荷叶饼,再煮锅绿豆粥,摊上几个鸡蛋,买点酱猪头肉,拌个蒜茄泥,拌个凉粉或拨鱼,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里不错的清爽美味。

三伏天的食俗,虽没大鱼大肉,有些清淡素口,但那却是因时宜人的节令食品,很值得传承下去!

末伏诗意越更浓

绿树浓阴给了古人许多灵感与幻想,吟咏出许多关于夏日的清丽诗句。落叶萧萧,秋日愁思是催发诗兴的丹药,于是又有许多伤感悲凉的句子在秋色里冒出来。作为夏秋过渡的末伏,诗人们自然也不吝笔墨。

幽人短梦不终宵,起步星河望泬寥。缺月低檐鸡一唱,露华秋色满芭蕉。——《末伏日五更小凉》

炎熇犹末伏,清绝忽新秋。露气房栊冷,砧声岁月遒。悲蛩草根语,孤磷竹间流。闻道河南北,飞蝗暗百州。——《初秋夜赋》

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每岁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末伏》刘攽

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惊飙坠邻果,暴雨落江鱼。贵寺虽同秩,闲曹只管书。朝朝廊下食,相庇在肴菹。——《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末伏注意养身体

“火烧,八月木樨蒸”,进入末伏,气温虽高,但已不像中伏时让人难以忍受了。末伏天气的一大特点就是早晚较凉快,但白天阳光依然剧烈。进入秋季,较多。

在这种潮湿闷热的天气里我们应注意养脾、祛湿。茯苓、山药、小米等具有健脾益胃功效的食物可适当多吃。吃果不吃瓜,秋瓜易坏肚,吃瓜要适当,果类可以多吃一些,比如梨子、葡萄、龙眼等。多吃蜂蜜也可起到养阴润燥的作用。

有些人认为立秋之后就可以“贴秋膘”了,这种做法为时尚早。“贴秋膘”一般要在之后,末伏里饮食还要以“清补祛湿”为主,莴笋、冬瓜、赤小豆等都是很好的祛湿食材。

末伏天气随着温差的加大,更易诱发多种疾病。由夏入秋,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风燥感冒与其他类型感冒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干”,通常反映为喉咙干痒、干咳。

除了风燥感冒外,末伏天里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体大量流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血液粘稠度升高,导致发生心梗、脑中风的几率大增,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末伏天里应注意避免大量出汗,保持心情平静。

早晚风凉、温差过大还可能引起面瘫,大家尽量不要因贪凉长时间吹凉风,洗完头发要等其晾干或吹干后再睡觉。肠炎也是这一时期的高发疾病,天气闷热细菌大量繁殖,人的消化功能在这一时期变弱,自身抵抗力相对下降,很容易就会导致腹泻、肠炎等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