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归 Polygonum perfoliatum 这东西,想必只要是见过它的人都会是印象深刻的。
曲折攀援的枝条、遍体的倒钩刺、三角形的叶间还夹杂着圆形环绕着茎条的特殊形状的叶子,运气好还能在夏秋季节看到它那色彩缤纷的果序,这个浑身上都与其它“人”不大一样的家伙自然容易让人留下印象。
杠板归的一段带果序的枝条,其因叶形特殊、果序多彩而易于记忆识别。
杠板归在分类上隶属于蓼科蓼属【被子植物科属经过调整后,原本的蓼属(Polygonum)拆分出了一个狭义的蓼属(Persicaria ,因为原本广义蓼属的模式种酸模叶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被划进这里了,所以对应的新属名随种名就成了这样),这样一来 Polygonum 则对应的被称为萹蓄属(←杠板归在这里),本文不管这个(喂)先依然按照旧的习惯处理,使用广义的蓼属】 ,这个属下有很多难以分辨清楚的物种,杠板归自然也有几个长相相似的亲戚,比如刺蓼 P。 senticosum,二者在花果期较好分辨花期前者花序穗状不分枝、后者花序头状且花梗分支;而在果期杠板归的宿存花被增大呈肉质先微红后转为深蓝色、刺蓼的不为肉质不呈彩色。
但处于非花果期时,二者的不同之处便较细微,例如杠板归的叶柄在叶上盾状着生而刺蓼不、杠板归叶上面无毛而刺蓼叶两面被柔毛,唯有杠板归的托叶鞘的叶翅环绕茎一整圈(穿叶式)、而刺蓼仅肾形环绕这一点能轻易地区分开二者,这一点也是杠板归与其它长相相似的蓼们的特征差异。
杠板归叶柄盾状着生(左),而刺蓼则不(右),且杠板归的叶更接近三角形,而刺蓼接近戟形
杠板归的托叶鞘的叶翅为完整的圆形或近圆形,茎从中部穿出。因为这个特征杠板归获得了别名“贯叶蓼”,同有“贯叶”之名的“贯月忍冬 Lonicera sempervirens ”和“贯月桉 Eucalyptus perriniana ”的类似形状的结构是联合的叶片,与杠板归有所不同。
刺蓼的托叶鞘的叶翅为肾形,半环绕茎。[我知道你们看不清我没找着特写的图自己也没找到刺蓼来拍照。。。。。。(顶锅盖跑)]
“杠板归”其名出自《万病回春》“杠板归,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黑如睛。”“治蛇咬伤,又宜杠板归,不拘多少。”,更早的来源未知,应该是民间俗称入典,之后便一直沿用【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有个人被蛇咬了,奄奄一息,大家用门板扛着他抬去看大夫(也有说法是抬去葬了的)。然后这人路上看到一种藤的叶子是三角形的很神奇,就吃了几片(吃货果然古今皆有要死了还有心情尝尝野草。。。。。。),结果没一会儿就活蹦乱跳了,自己可以扛着门板回家了,从此大家就都叫那种藤“杠板归/扛板归”(所以说没人觉得重点放错了吗门板就那么重要吗),可以用来治蛇伤(然并卵,被毒蛇咬了就算整棵杠板归吞下去都还是要死)。】,从这两段描述中还可以看出它的几个俗名“刺犁头”、“犁尖草”、“蛇倒退”、“蛇不过”的来由,另有一个别名“三角盐酸”则是因其叶形三角且入口味微酸。
想来应该有不少人小时候都是尝过杠板归的嫩叶的,它的口感和酢浆草的叶子十分的相似,不被它的刺勾到的话摘它的叶子吃的回忆还是蛮愉快的,至于果实虽然看起来“色彩鲜艳说不定有毒”,但其实也是可以吃的,外层彩色的肉质宿存花被像是“果肉”有淡淡的甜味儿,内部黑色的瘦果没味儿吐掉就像是“果核”,不过还是不及嫩叶有味道,出自猎奇吃它的话一次就够啦。